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时代背景下必然产生的产业集群 | 第10页 |
·活力依旧的协同学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内容、方法 | 第1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12-16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| 第16-28页 |
·协同学的相关理论 | 第16-21页 |
·协同学简介 | 第16-17页 |
·自组织现象 | 第17-19页 |
·支配原理与序参量 | 第19-20页 |
·协同测度相关研究 | 第20-21页 |
·产业集群及中卫模式相关理论及文献 | 第21-28页 |
·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方向 | 第21页 |
·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 | 第21-23页 |
·产业集群的分类研究 | 第23-24页 |
·中卫模式简介 | 第24-28页 |
第3章 中卫模式产业集群的形成 | 第28-38页 |
·两个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| 第28-34页 |
·多个企业条件下的中心卫星模式的形成过程 | 第34-38页 |
第4章 中卫模式产业集群协同度评价模型 | 第38-52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| 第38-39页 |
·序参量的作用和机理 | 第39-42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42-46页 |
·评价指标的定量计算方法 | 第46-49页 |
·各指标计算方法 | 第46-48页 |
·协同度计算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| 第49-51页 |
·系统协同度的计算方法 | 第51-52页 |
第5章 应用举例:对以某机床厂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协同度评价 | 第52-62页 |
·某机床厂及所在产业集群简介 | 第52页 |
·某机床厂及卫星企业的相关数据 | 第52-55页 |
·心企业协同度计算 | 第55-58页 |
·集群协同度的计算 | 第58-62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·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62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 | 第62页 |
·研究不足及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