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9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8-13页 |
·人口持续老化已成为全球性难题 | 第8-9页 |
·我国人口老化速度与程度的加剧 | 第9-11页 |
·居住社区老龄居民照护问题显现 | 第11-13页 |
·新建社区开始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 | 第13-16页 |
·新建社区吸引老年人集聚 | 第13页 |
·新建社区内养老问题凸显 | 第13-15页 |
·以规划为突破口探索社区老龄化对策 | 第15-16页 |
·课题研究目的、范围和意义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6页 |
·研究范围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国外老人养老模式与社区发展经验借鉴 | 第19-34页 |
·英国养老模式与居住发展历程 | 第19-23页 |
·美国养老模式与居住发展历程 | 第23-26页 |
·日本养老模式与居住发展历程 | 第26-32页 |
·国外养老经验对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借鉴 | 第32-34页 |
第3章 我国新建综合社区养老模式探析 | 第34-50页 |
·老龄化对中国老人住宅发展的影响 | 第34-37页 |
·建国后我国老人住宅发展的历程 | 第34-35页 |
·居住是衡量养老质量的重要标准 | 第35-37页 |
·老龄化影响了社区老人居住模式 | 第37页 |
·新建综合社区中的养老需求促进了老人居住组团的产生 | 第37-42页 |
·老人组团解决适老化住宅需求 | 第37-38页 |
·可解决社区人口就地老化难题 | 第38-39页 |
·满足社区养老内容转变的需求 | 第39-40页 |
·满足居住方式变化产生的需求 | 第40-41页 |
·满足社区外来老人的配套需求 | 第41-42页 |
·大型社区中老人组团规划探索实践 | 第42-50页 |
·我国老年社区探索性项目——北京太阳城 | 第42-45页 |
·我国老人组团的发展趋势——天津武清民政部养老示范区 | 第45-50页 |
第4章 新建综合社区中老人居住组团规划可行性分析 | 第50-59页 |
·新建综合社区中养老组团的发展类型 | 第50-53页 |
·依附大型地产项目发展形成 | 第50-51页 |
·依托大型配套公建发展形成 | 第51-52页 |
·按照养老规划要求建设发展 | 第52-53页 |
·新建社区老人组团发展策略 | 第53-59页 |
·通过老人住宅设计提升养老的质量 | 第53-56页 |
·通过组团规划增进邻里守望和交流 | 第56页 |
·通过公共设施规划以满足养老需求 | 第56-58页 |
·通过智能设计扩大服务范围和效率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新建综合社区中老人居住组团规划设计导则 | 第59-78页 |
·老人居住组团规划 | 第59-63页 |
·老人居住组团规划内容 | 第59-61页 |
·老人居住组团规划结构 | 第61-62页 |
·构建“养老模式多元化”的老人居住组团 | 第62-63页 |
·老人居住组团规划方法 | 第63-69页 |
·基于上位规划确定指标 | 第63-64页 |
·外部开放空间规划 | 第64页 |
·道路交通动线规划 | 第64-65页 |
·老人居住单元规划 | 第65-66页 |
·养老配套设施规划 | 第66-69页 |
·“养老模式多元化”的老人组团规划导则 | 第69-78页 |
·导则框架说明 | 第69-70页 |
·规划指标 | 第70-71页 |
·规划选址 | 第71-72页 |
·楼栋布置 | 第72-73页 |
·住宅单元 | 第73-75页 |
·配套设施 | 第75-76页 |
·景观绿化 | 第76-77页 |
·智能化养老 | 第77-78页 |
第6章 新建综合社区中老人居住组团规划实践 | 第78-92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78-79页 |
·发展分析 | 第79-80页 |
·发展策略 | 第80-82页 |
·规划方案设计 | 第82-91页 |
·道路交通规划 | 第82-83页 |
·开放空间规划 | 第83页 |
·居住单元规划 | 第83-87页 |
·配套设施规划 | 第87-91页 |
·实践案例总结 | 第91-92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2-94页 |
·结论 | 第92页 |
·展望 | 第92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6页 |
致谢 | 第96-98页 |
附录 A 综合设施规划方案 | 第98-103页 |
附录 B 河南省漯河市养老福利综合设施规划方案 | 第103-107页 |
附录 C 施规划方案 | 第107-11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