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1页 |
一、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基础理论 | 第11-15页 |
(一) 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 | 第11页 |
(二) 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 | 第11-15页 |
1. 学界对行政强制执行权性质的理解 | 第11-13页 |
2. 对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权性质的再界定 | 第13-15页 |
二、影响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因素 | 第15-18页 |
(一) 行政权的特点 | 第15页 |
(二) 行政执法的状况 | 第15-16页 |
(三) 司法机关的状况 | 第16页 |
(四) 公正与效率的价值选择 | 第16-18页 |
三、中外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现状 | 第18-25页 |
(一) 英美法系的司法本位模式 | 第18-19页 |
(二) 大陆法系的行政本位模式 | 第19-20页 |
(三) 我国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| 第20-23页 |
1.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相关法律规定 | 第20-22页 |
2. 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形成的原因 | 第22-23页 |
(四) 中外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| 第23-25页 |
四、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存在的弊端 | 第25-29页 |
(一) 混淆了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界限 | 第25页 |
(二) 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| 第25-26页 |
(三) 影响司法职能的发挥 | 第26-27页 |
(四) 不利于相对人权利的救济 | 第27-29页 |
五、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之重构 | 第29-37页 |
(一) 确立行政本位的行政强制执行新模式 | 第29-32页 |
1. 以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为原则 | 第29-30页 |
2. 决定机构与执行机构相分离 | 第30-32页 |
(二) 新模式的制度保障 | 第32-37页 |
1. 明确执行权的分配标准 | 第32-33页 |
2. 程序设置的保障 | 第33-34页 |
3. 救济途径的保障 | 第34-35页 |
4. 监督机制的保障 | 第35-36页 |
5. 明确责任主体 | 第36-37页 |
结论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供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