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
| 摘要 | 第1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6页 |
| ·民族村寨旅游研究进展 | 第13-17页 |
| ·国内民族村寨旅游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外民族村寨旅游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| ·旅游动力机制研究进展 | 第17-19页 |
| ·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| ·选题缘由 | 第1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20-21页 |
| ·相关理论 | 第21-24页 |
| ·系统论 | 第21页 |
| ·供需理论 | 第21-23页 |
| ·推-拉理论 | 第23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3-2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文献研究法 | 第24-25页 |
| ·调查法 | 第25页 |
| ·建模分析法 | 第25-26页 |
| 第二章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 | 第26-32页 |
| ·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特点 | 第26-28页 |
| ·以民族文化为核心驱动 | 第26页 |
| ·以政府为推动主导 | 第26页 |
| ·以观光体验为主要旅游产品类型 | 第26-27页 |
| ·以民族文化生态村为主要推崇模式 | 第27页 |
| ·以一枝独秀或百花齐放为主要空间布局 | 第27-28页 |
| ·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2页 |
| ·资金匮乏 | 第28页 |
| ·观念落后 | 第28页 |
| ·交通瓶颈 | 第28-29页 |
| ·人才短缺 | 第29页 |
| ·民族认同没落 | 第29页 |
| ·旅游产品粗劣 | 第29-30页 |
| ·经营管理不善 | 第30页 |
| ·利益分配不均 | 第30-31页 |
| ·基础设施不善 | 第31页 |
| ·环保力度不够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章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| 第32-46页 |
| ·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动力因子 | 第32-39页 |
| ·旅游需求 | 第32-33页 |
| ·旅游供给 | 第33-37页 |
| ·旅游媒介 | 第37-39页 |
| ·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动力构成 | 第39-41页 |
| ·外拉力 | 第40页 |
| ·内推力 | 第40-41页 |
| ·支持力 | 第41页 |
| ·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| 第41-43页 |
| ·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分析 | 第43-46页 |
| ·动力系统主体 | 第43页 |
| ·动力运作机理 | 第43-46页 |
| 第四章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动力机制保障对策 | 第46-57页 |
| ·把握市场、强化营销 | 第46-48页 |
| ·培育市场意识 | 第46页 |
| ·加大营销力度 | 第46-48页 |
| ·紧抓文化、深化产品 | 第48-51页 |
| ·民族文化持续发展 | 第48-50页 |
| ·深化旅游产品层次 | 第50-51页 |
| ·完善配套、提升档次 | 第51-54页 |
| ·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| 第51-52页 |
| ·提升服务设施档次 | 第52-53页 |
| ·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| 第53-54页 |
| ·利用引导、完善措施 | 第54-57页 |
| ·引导需求供给对接 | 第54-55页 |
| ·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| 第55-57页 |
| 结论 | 第57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|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