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发展心理学(人类心理学)论文--青少年心理学论文

大学生对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实证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1章 文献综述第9-23页
   ·刻板印象的内涵第9页
   ·刻板印象的研究发展第9-11页
   ·刻板印象的研究方法第11-18页
     ·自由联想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·KATZBRALY 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·GADENER 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BRIGHAM 个体差异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·词汇决策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认知冲突方法第16页
     ·内隐联想测验(IAT)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内隐记忆方法第17页
     ·刻板解释偏差(STEREOTYPIC EXPLANATORY BIAS,即 SEB)第17-18页
   ·内-外群体第18页
   ·独生子女研究发展第18-19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0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意义第20页
   ·研究的整体构想第20-21页
   ·研究假设第21-23页
第2章 独生子女外显刻板印象第23-33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24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·自由联想法阶段被试第24页
     ·自由联想法阶段材料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自由联想法阶段过程第25页
     ·KB 法阶段被试第25页
     ·KB 法阶段材料第25页
     ·KB 法阶段过程第25-26页
     ·G 阶段被试第26页
     ·G 阶段材料第26页
     ·G 阶段过程第26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6-29页
     ·自由联想法阶段结果第26-27页
     ·KB 法阶段结果第27-29页
     ·GARDNER 法阶段结果第29页
   ·讨论第29-33页
第3章 对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 SEB 研究第33-41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33-3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36-39页
     ·被试第36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36页
     ·施测程序第36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结果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内、外归因倾向第38-39页
   ·讨论第39-41页
第4章 大学生对独生子女内隐刻板印象的 IAT 实验研究第41-51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41-42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42-46页
     ·被试第42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42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42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程序第43-45页
     ·实验过程第45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第45页
     ·结果第45-46页
   ·讨论第46-51页
第5章 总体讨论第51-57页
   ·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特点第51-52页
   ·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比较第52-53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的整体总结第53-54页
   ·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54-57页
第6章 研究的总结论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3页
附录第63-71页
致谢第71-7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生网瘾与社交焦虑、应对方式的关系
下一篇:大学生对死亡的态度与特质焦虑、社会支持的关系及相关质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