漓江流域古村落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研究背景和内容 | 第10-13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关于国内古村落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·关于漓江流域古村落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文献综合法 | 第14页 |
·实地田野考察 | 第14页 |
·图解分析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7页 |
·历史资料意义 | 第15页 |
·文化意义 | 第15页 |
·保护与传承意义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漓江流域古村落背景概述 | 第17-23页 |
·漓江流域历史背景沿革 | 第17-19页 |
·漓江流域历史沿革 | 第17-18页 |
·历史的人口迁移 | 第18-19页 |
·漓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| 第19-21页 |
·漓江流域地理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漓江流域的气候特征 | 第20-21页 |
·漓江流域的地域文化特征 | 第21-23页 |
·生活饮食文化 | 第21页 |
·节庆文化 | 第21-22页 |
·地方剧种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漓江流域地区典型古村落特征 | 第23-49页 |
·江头洲村古村落特点 | 第23-28页 |
·江头洲古村落概述 | 第23页 |
·江头洲古村落外部环境形态 | 第23-24页 |
·江头洲古村落内部环境形态 | 第24-27页 |
·江头洲古村落的风水寄愿 | 第27-28页 |
·兴坪渔村古村落特点 | 第28-32页 |
·兴坪渔村落概述 | 第28-29页 |
·兴坪渔村古村落外部环境特色 | 第29页 |
·兴坪渔村古村落内部环境特色 | 第29-31页 |
·兴坪渔村古村落风水寄愿 | 第31-32页 |
·旧县村古村落特点 | 第32-37页 |
·旧县古村落概述 | 第32-33页 |
·旧县古村落外部环境景观特色 | 第33页 |
·旧县古村落内部环境景观特色 | 第33-36页 |
·旧县古村落的风水寄愿 | 第36-37页 |
·龙潭古村落特点 | 第37-41页 |
·龙潭古村落概述 | 第37-38页 |
·龙潭古村落外部环境特色 | 第38页 |
·龙潭古村落内部环境特色 | 第38-40页 |
·龙潭古村落的风水寄愿 | 第40-41页 |
·大圩古村落特点 | 第41-45页 |
·大圩古村落概述 | 第41-42页 |
·圩古村落外部环境特色 | 第42页 |
·圩古村落内部环境特色 | 第42-44页 |
·大圩古村落的风水寄愿 | 第44-45页 |
·熊村古村落特点 | 第45-49页 |
·熊村古村落概述 | 第45页 |
·熊村古村落外部环境特色 | 第45-46页 |
·熊村古村落内部环境特色 | 第46-48页 |
·熊村古村落的风水寄愿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漓江流域古村落空间形态 | 第49-65页 |
·古村落空间形态影响因素 | 第49-52页 |
·安全选址因素 | 第49页 |
·生产、生活需要 | 第49-50页 |
·风水观念 | 第50-51页 |
·“天人合一”观念人 | 第51-52页 |
·宗法与血缘 | 第52页 |
·古村落街巷 | 第52-57页 |
·街巷结构 | 第52-54页 |
·街巷尺度 | 第54页 |
·街巷节点 | 第54-55页 |
·街巷铺装特点 | 第55-56页 |
·街巷的功能 | 第56-57页 |
·古村落水系构成 | 第57-63页 |
·水系结构 | 第57-60页 |
·村落的水系形态 | 第60-61页 |
·排水方式 | 第61-62页 |
·引水方式 | 第62-63页 |
·古村边界和入口空间 | 第63-65页 |
·古村落边界空间 | 第63页 |
·古村落入口空间 | 第63-65页 |
第五章 漓江流域古村落的建筑特征 | 第65-97页 |
·古村落民居建筑的形制与特征 | 第65-69页 |
·古村落民居建筑的基本形制 | 第65-66页 |
·天井式建筑的组合形式和布局模式 | 第66-68页 |
·建筑的空间特征 | 第68-69页 |
·古民居的构成要素形式与功能分析 | 第69-72页 |
·堂屋 | 第69-70页 |
·天井院落 | 第70-71页 |
·闺女楼 | 第71页 |
·正房 | 第71页 |
·厢房 | 第71-72页 |
·古村落的建筑装饰与细部特征 | 第72-90页 |
·门 | 第72-76页 |
·窗 | 第76-77页 |
·隔扇 | 第77-81页 |
·柱础 | 第81-86页 |
·墙体 | 第86-87页 |
·雀替 | 第87-88页 |
·屋脊 | 第88-90页 |
·古村落公共建筑 | 第90-97页 |
·宗族关系与宗祠建筑 | 第90-94页 |
·古村落桥 | 第94-95页 |
·塔庙、牌坊 | 第95-96页 |
·广场 | 第96-97页 |
第六章 漓江流域古村落的保护 | 第97-103页 |
·古村落保护价值 | 第97-99页 |
·建筑价值 | 第98页 |
·历史文化延续性价值 | 第98-99页 |
·艺术价值 | 第99页 |
·古村落现状分析 | 第99-101页 |
·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对古村落的影响 | 第99-100页 |
·居住习俗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| 第100-101页 |
·古村落的保护 | 第101-103页 |
第七章 结语 | 第103-105页 |
·漓江流域古村落特点总结 | 第103-104页 |
·对现代设计的借鉴意义 | 第104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07页 |
致谢 | 第107-10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