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各种防治方法论文--生物防治论文

苏云金芽胞杆菌中华亚种CT-43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

目录第1-7页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10页
英文縮略语表(Abbreviation)第10-11页
1 前言第11-27页
   ·蛋白质组学研究第11-16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技术第12-16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应用第16页
   ·同重同位素相对与绝对定量(iTRAQ)技术第16-21页
     ·iTRAQ技术的定量原理及基本流程第17-20页
     ·iTRAQ技术的优缺点第20-21页
   ·几种其他同位素标签技术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同位素标记亲和标签(ICAT)技术第21页
     ·细胞培养条件下稳定同位素标记(SILAC)技术第21-22页
   ·苏云金芽胞杆菌第22-26页
     ·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特性第22-23页
     ·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活性成分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苏云金杆菌的活性谱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苏云金杆菌的应用第25-26页
   ·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6-27页
2 材料与方法第27-31页
   ·细菌菌株与培养条件第27页
   ·实验流程第27页
   ·信息分析流程第27-28页
   ·蛋白质组学分析(iTRAQ)第28-31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的分离和还原烷基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同位素标记第29页
     ·液相串联质谱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数据库检索与蛋白定量第30-31页
3 结果与分析第31-62页
   ·苏云金芽胞杆菌CT-43的生长特性第31-33页
     ·组学研究的时间点选择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肽段匹配误差第32-33页
   ·蛋白质鉴定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基本鉴定信息统计第33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第33-34页
     ·肽段序列覆盖度第34-35页
     ·鉴定肽段数量分布第35页
   ·蛋白质定量第35-38页
     ·实验标记信息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差异蛋白统计第36-37页
     ·蛋白丰度比分布第37-38页
   ·重复性分布第38-39页
   ·COG注释第39-40页
   ·芽胞形成和ICPs高效表达时期氨基酸的来源氨基酸的来源第40-45页
     ·从胞外吸收氨基酸第40-42页
     ·自胞内从头合成氨基酸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氨基酸的重要来源——蛋白质的周转利用第43-45页
   ·碳源及能量物质的来源第45-51页
     ·胞内C源和能源储备物资——聚β-羟基丁酸的代谢第46-48页
     ·胞外C源和能源储备物资——羟基丁酮的代谢第48-50页
     ·“低质”C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第50-51页
   ·碳水化合物的中心代谢途径第51-59页
     ·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戊糖磷酸途径的调控机制第51-52页
     ·EMP途径及丙酮酸代谢第52-55页
     ·TCA循环的修正与补充第55-59页
   ·能量的产生第59-62页
4 讨论第62-65页
   ·CT-43菌株的iTRAQ分析第62页
   ·与ICPs高效表达相关的氨基酸来源第62-63页
   ·芽胞形成期的碳源和能源物质来源第63页
   ·芽胞形成期的产能途径和能量供应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4页
致谢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黄土高原不同水热条件下黄土母质土壤矿物演化特征
下一篇:CodY蛋白对cry2Ac基因的刺激表达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