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

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目录第5-7页
绪论第7-19页
 一、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7-8页
  (一) 研究背景第7页
  (二) 选题意义第7-8页
 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第8-13页
  (一) 关于公共危机治理的研究第8-11页
  (二) 关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研究第11-13页
 三、相关概念的界定和阐释第13-16页
  (一) 危机与公共危机的概念界定第13-14页
  (二) 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第14-15页
  (三) 治理与合作治理的概念界定第15-16页
 四、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-17页
  (一) 研究思路第16-17页
  (二) 研究方法第17页
 五、创新点与难点第17-19页
  (一) 创新点第17-18页
  (二) 本文的难点第18-19页
第一章 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理论依据与可行性分析第19-32页
 一、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的理论依据第19-22页
  (一) 公民社会(市民社会)理论第19-20页
  (二) “市场失灵”/“政府失灵”论第20页
  (三) 志愿失灵论第20-21页
  (四) 多中心制度理论第21页
  (五) 协商治理理论第21-22页
 二、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的可行性分析第22-32页
  (一) 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SWOT分析第22-27页
  (二) 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SWOT分析第27-30页
  (三) 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的可行性第30-32页
第二章 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的现状分析第32-43页
 一、我国近年来公共危机的发生及其治理现状第32-35页
  (一) 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现状第32-33页
  (二) 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的现状第33-35页
 二、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存在的问题第35-38页
  (一) 合作缺乏制度性规范第35-36页
  (二) 合作缺乏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第36-37页
  (三) 合作缺乏广度与深度第37-38页
 三、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面临困境的原因第38-43页
  (一) 全能政府对非政府组织发展空间的挤压第38-40页
  (二) 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不成熟第40-41页
  (三) 社会资本的缺失第41-43页
第三章 外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的经验借鉴第43-51页
 一、规范完善的法律法规第43-46页
  (一) 非政府组织法律地位获取方式规范化第43-44页
  (二) 将合作关系纳入法律规范中第44-45页
  (三) 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方式建立合作第45-46页
 二、完备的管理机构体制第46-48页
  (一) 常设公共危机管理机构第46-47页
  (二) 确立合作连接协调机构第47-48页
  (三) 统一指挥的决策体制第48页
 三、先进的配套管理机制第48-51页
  (一) 透明及时的沟通机制第48-49页
  (二) 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第49-50页
  (三) 良好的财政保障机制第50-51页
第四章 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公共危机的路径选择第51-68页
 一、夯实合作基础,创造良好环境第51-55页
  (一) 政府完善相关法律,为非政府组织提供发展空间第51-53页
  (二) 非政府组织提高社会公信力,改善与政府民众关系第53-54页
  (三) 共同培养社会公益精神,塑造良好危机文化第54-55页
 二、提高合作能力,加强合作意愿第55-61页
  (一) 政府主动开展合作,加大扶持监管力度第56-57页
  (二) 非政府组织提高自身能力,健全治理机制第57-59页
  (三) 共同提高危机管理技能,制定危机管理预案第59-61页
 三、建立合作平台,拓展合作渠道第61-64页
  (一) 建立双方正式沟通渠道第61-62页
  (二) 构建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第62-63页
  (三) 构建危机专项合作计划第63-64页
 四、创新合作方式,拓宽广度深度第64-68页
  (一) 借鉴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模式第64-65页
  (二) 加强技术与职务的合作交流第65-68页
结论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2页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72-73页
致谢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IT工程师组织承诺与自我效能感、组织支持感的关系研究
下一篇: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