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里包裹着的针尖--论李玉电影的柔情与力量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1页 |
| ·李玉电影概述 | 第8-9页 |
| ·李玉电影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·本文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10-11页 |
| 第2章 李玉成长之路与作品风格形成 | 第11-17页 |
| ·李玉独特的电影之路 | 第11-13页 |
| ·纪录片编导——真实的记录 | 第11页 |
| ·电影导演——温情的表达 | 第11-12页 |
| ·顺应市场——观念的转变 | 第12-13页 |
| ·李玉电影的风格形成 | 第13-17页 |
| ·成长于新生代——崇尚真实 | 第13-15页 |
| ·独特的女性视点——冷静而温暖 | 第15-17页 |
| 第3章 李玉电影温情而有力的影像表达 | 第17-28页 |
| ·真实有力的纪实镜头 | 第17-22页 |
| ·客观的长镜头——记录的真实 | 第18-20页 |
| ·晃动的肩扛摄影——表现的真实 | 第20-21页 |
| ·视点的选择——感受的真实 | 第21页 |
| ·同期录音——环境的真实 | 第21-22页 |
| ·脉脉含情的影像意境 | 第22-28页 |
| ·象征性的符号——命运的暗示 | 第22-25页 |
| ·节奏性的音乐——情绪的渲染 | 第25-26页 |
| ·空间的隐喻——情感的传递 | 第26-28页 |
| 第4章 李玉电影的人物形象 | 第28-38页 |
| ·女性形象——力量的化身 | 第28-33页 |
| ·隐忍的母亲——母爱的力量 | 第28-30页 |
| ·叛逆的女儿——反抗的力量 | 第30-31页 |
| ·附属品的妻子——独立的力量 | 第31-33页 |
| ·男性形象——权利的象征 | 第33-38页 |
| ·缺席的成熟男性——权威犹在 | 第33-35页 |
| ·不成熟的男性形象——温情重建 | 第35-38页 |
| 第5章 李玉电影的意义与价值 | 第38-48页 |
| ·对现实生活的关照 | 第38-43页 |
| ·女性精神出路的探寻 | 第38-40页 |
| ·人生感悟与疑问的分享 | 第40-43页 |
| ·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| 第43-48页 |
| ·艺术上的坚守 | 第43-44页 |
| ·商业性的探索 | 第44-48页 |
| 结论 | 第48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| 附录 | 第52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-54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