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·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9-22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-22页 |
第2章 网络载体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| 第22-30页 |
·网络载体的涵义及特征 | 第22-24页 |
·网络载体的涵义 | 第22-23页 |
·网络载体的特征 | 第23-24页 |
·新生代农民工的涵义及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新生代农民工的涵义 | 第24页 |
·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| 第24-25页 |
·网络载体下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| 第25-26页 |
·网络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| 第26-27页 |
·网络载体在新生代农民工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| 第27-30页 |
第3章 网络载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 | 第30-44页 |
·网络载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影响调查 | 第30-32页 |
·实地调查地点选取 | 第30页 |
·实地调查方法设计 | 第30-32页 |
·网络载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积极影响 | 第32-37页 |
·促进思想观念更新 | 第32-33页 |
·提升人格个性发展 | 第33-34页 |
·加快归属感的形成 | 第34-35页 |
·拓宽自主学习平台 | 第35-36页 |
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| 第36-37页 |
·网络载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消极影响 | 第37-44页 |
·干扰信息环境 | 第37-38页 |
·冲击主流观念 | 第38页 |
·侵蚀身心健康 | 第38-40页 |
·诱发犯罪动机 | 第40-41页 |
·阻碍情感交往 | 第41-44页 |
第4章 网络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| 第44-58页 |
·农民工自身方面原因 | 第44-47页 |
·心理负担沉重,自控能力差 | 第44-45页 |
·思想观念陈旧,法律意识弱 | 第45-46页 |
·从众心理明显,辨别能力低 | 第46-47页 |
·网络载体方面原因 | 第47-50页 |
·网络行业不规范,法律文件缺乏 | 第47-48页 |
·政治教育网站少,技术内容落后 | 第48-49页 |
·舆论导向不健康,监管控制失衡 | 第49-50页 |
·政府方面的原因 | 第50-53页 |
·政府重视不够,投入力度不足 | 第50-51页 |
·机构立法混乱,打击力度不大 | 第51-52页 |
·教育团队不足,综合素质不强 | 第52-53页 |
·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| 第53-58页 |
·思政教育部门不够健全 | 第53-54页 |
·居住环境管理不够规范 | 第54-55页 |
·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 | 第55-58页 |
第5章 加强网络载体下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| 第58-72页 |
·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| 第58-61页 |
·培养良好心理及自控能力 | 第58-59页 |
·树立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 | 第59-60页 |
·培养独立性和网络辨别力 | 第60-61页 |
·加强网络载体建设 | 第61-64页 |
·规范网站建设完善法律文件 | 第61页 |
·开发新型网络思政教育技术 | 第61-63页 |
·控制谣言扩散加大监管力度 | 第63-64页 |
·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| 第64-67页 |
·注重网络阵地教育问题 | 第64-65页 |
·完善立法部门协作机制 | 第65页 |
·提高教育团队专业素质 | 第65-67页 |
·提升单位协助能力 | 第67-72页 |
·设立用人单位思政教育部门 | 第67-68页 |
·构建员工新型生活居住模式 | 第68-69页 |
·丰富员工精神文化体育生活 | 第69-72页 |
结语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0页 |
附录 | 第80-86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| 第86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