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绘画论文--绘画理论论文--绘画评论、欣赏论文

景德镇釉上人物画与南昌瓷板画的关系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1章 引言第10-17页
   ·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研究目的第10-11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·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  ·景德镇釉上彩人物画的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·南昌瓷板画的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景德镇釉上人物画与南昌瓷板画之关系的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·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第1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6-17页
第2章 景德镇釉上人物画艺术演变源流第17-35页
   ·概念界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景德镇釉上人物画、釉上肖像画的概念第17-18页
     ·釉上装饰绘画与釉上绘画的区分第18页
   ·景德镇釉上人物画发展综述第18-26页
     ·景德镇釉上人物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条件第19-23页
     ·景德镇釉上人物画发展阶段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景德镇釉上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及其艺术成就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景德镇釉上人物画艺术风格及其特点第25-26页
   ·景德镇釉上肖像画的发展综述第26-31页
     ·景德镇釉上肖像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条件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景德镇釉上肖像画的发展阶段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景德镇釉上肖像画代表画家及艺术成就第28-30页
     ·景德镇釉上肖像画的艺术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第30-31页
   ·后期瓷上肖像画发展概况第31-35页
第3章 南昌瓷板画艺术发展轨迹第35-51页
   ·概念界定第35-36页
   ·开创至成熟期南昌瓷板画的发展综述第36-48页
     ·南昌瓷板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条件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南昌瓷板画的发展阶段第37-40页
     ·南昌瓷板画的代表名家及其艺术成就第40-47页
     ·南昌瓷板画的艺术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第47-48页
   ·近期南昌瓷板画的发展综述第48-51页
第4章 南昌瓷板画对景德镇釉上人物画的继承性及同一性第51-65页
   ·产生继承性及同一性的原因第51-54页
     ·窑业学堂的规范化教育第51页
     ·传统文化的深层诉求第51页
     ·市场催生的商业模式第51-52页
     ·瓷艺技术的成熟完备第52页
     ·人才资源的共享交流第52-54页
     ·政治文化环境的共同培育第54页
     ·技术革新领域的同步进展第54页
   ·艺术表现层面的继承性和同一性研究第54-61页
     ·题材—从老人像到政治题材第54-56页
     ·造型—以照片为蓝本的九宫格描摹第56-57页
     ·色彩—先黑后彩的着色演进第57-58页
     ·构图—诗书画印交融的典雅追求第58-59页
     ·技法—从“点子法”到“拓笔彩”第59-61页
   ·其他层面的继承性研究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媒质方面—以板为纸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市场模式—商业模式第62页
   ·清末景德镇釉上人物画对南昌瓷板画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·民国景德镇釉上人物画对南昌瓷板画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·当今的南昌瓷板画与景德镇釉上人物画的交流第64页
   ·结语第64-65页
第5章 景德镇釉上人物画与南昌瓷板画的差异性第65-74页
   ·产生差异性的原因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南昌瓷板画领域的自觉探索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对外交流促进博彩众长第66页
     ·时代发展推动艺术创新第66页
     ·多元文化环境催生艺术范式变异第66页
   ·艺术表现层面的差异性研究第66-72页
     ·题材—种类繁多百花齐放第66-67页
     ·造型—突出焦点注重写实第67-69页
     ·色彩—借鉴油画色彩绚丽第69页
     ·构图—不拘一格多元创意第69-70页
     ·技法—师法素描讲究用线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媒质媒介—多元与一元对比第71-72页
     ·风格—古典格调油画韵致第72页
   ·结语第72-74页
     ·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阐释第73页
     ·审美精神价值的深度开拓第73页
     ·古今互鉴推陈出新的创新实践第73-74页
第6章 结论第74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78页
附录第78-86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6-87页
致谢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文征明绘画艺术研究
下一篇:漆画展示功能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