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| ·药物优势结构介绍 | 第9-10页 |
| ·经典的优势结构 | 第10-13页 |
| ·吡啶并咪唑优势结构简介 | 第13-14页 |
| ·靛玉红结构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4-20页 |
| ·靛玉红结构的简介 | 第14-15页 |
| ·靛玉红衍生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| 第15-20页 |
| ·小结和展望 | 第20-21页 |
| 第2章 基于吡啶并咪唑优势结构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| 第21-45页 |
| ·多组分反应的简介 | 第21-22页 |
| ·异氰参与的多组分反应(IMCRs)构建杂环 | 第22-25页 |
| ·新颖性骨架及合成方法设计 | 第25-26页 |
| ·反应方法条件优化及机理 | 第26-29页 |
| ·反应底物的拓展 | 第29-31页 |
| ·结论 | 第31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31-45页 |
| ·实验及样品分析所用仪器 | 第31-32页 |
| ·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32-45页 |
| 第3章 基于靛玉红结构化合物的合成改造及生物活性研究 | 第45-68页 |
| ·活性分子设计 | 第45-46页 |
| ·实验合成路线 | 第46-48页 |
| ·生物活性总结分析 | 第48-54页 |
| ·肿瘤细胞株增殖抑制活性分析 | 第48-52页 |
| ·分子靶点活性筛选 | 第52-54页 |
| ·构效关系总结与分子改造方向 | 第54页 |
| ·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55-68页 |
| ·实验及样品分析所用仪器 | 第55页 |
| ·化学合成步骤及表征 | 第55-67页 |
| ·分子生物实验步骤 | 第67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5页 |
| 附录 | 第75-93页 |
| 致谢 | 第93-94页 |
|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