豇豆子叶节与幼胚再生体系建立与优化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缩略词表 | 第8-11页 |
1 前言 | 第11页 |
2 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3 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·主要豆科植物离体培养简介 | 第12-13页 |
·主要豆科植物离体培养研究及其影响因素 | 第13-17页 |
·内部因素 | 第13-14页 |
·材料的基因型 | 第13-14页 |
·外植体的类型 | 第14页 |
·外部因素 | 第14-15页 |
·基本培养基 | 第14页 |
·凝固剂和糖 | 第14-15页 |
·植物生长调节剂 | 第15页 |
·培养条件的优化 | 第15-17页 |
·细胞分裂素前处理 | 第15-16页 |
·活性炭的添加 | 第16页 |
·硝酸银的添加 | 第16页 |
·种子浸提液处理 | 第16-17页 |
4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2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7页 |
·植物材料 | 第17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17页 |
·主要试验仪器 | 第17页 |
·试验方法与过程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7页 |
·无菌苗的培养 | 第17-18页 |
·幼胚的获得 | 第18页 |
·外植体的切取 | 第18页 |
·芽的诱导 | 第18页 |
·芽的伸长 | 第18-19页 |
·生根诱导 | 第19页 |
·幼胚成苗 | 第19页 |
·炼苗与移栽 | 第19页 |
·试验方案 | 第19-21页 |
·豇豆子叶节离体培养优化研究 | 第19-21页 |
·基因型对豇豆子叶节诱导的影响 | 第19页 |
·基础培养基对豇豆子叶节诱导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·不同的切割方式对豇豆子叶节芽诱导的影响 | 第20页 |
·主腋芽切除时间对豇豆子叶节芽诱导的影响 | 第20页 |
·种子浸提液对芽诱导的影响 | 第20页 |
·活性炭和培养基对生根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·幼胚再生体系研究 | 第21页 |
·不同成熟程度豇豆外在指标测定 | 第21页 |
·不同灭菌方式对幼胚的影响 | 第21页 |
·不同胚龄和6-BA浓度对幼胚诱导的影响 | 第21页 |
·微量元素对幼胚诱导的影响 | 第21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数据记录 | 第21-22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22页 |
5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34页 |
·豇豆子叶节离体培养优化研究 | 第22-31页 |
·基因型对豇豆子叶节诱导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·种子发芽情况 | 第22页 |
·芽分化情况 | 第22-23页 |
·根分化情况 | 第23-24页 |
·基础培养基对豇豆子叶节诱导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·种子发芽情况 | 第24-25页 |
·芽分化情况 | 第25页 |
·根分化情况 | 第25-26页 |
·不同的切割方式对豇豆子叶节芽诱导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主腋芽切除时间对豇豆子叶节芽诱导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种子浸提液对芽诱导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不同浓度种子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| 第28页 |
·不同浓度种子浸提液对芽分化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活性炭和培养基对生根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幼胚再生体系建立 | 第31-34页 |
·不同生长时间豇豆性状特征 | 第31页 |
·外植体的灭菌 | 第31-32页 |
·幼胚直接成苗 | 第32-33页 |
·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6 讨论与结论 | 第34-39页 |
·豇豆子叶节离体培养优化研究 | 第34-36页 |
·幼胚再生体系建立 | 第36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4页 |
附图 (Plate) | 第44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