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11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5页 |
1.1 固相多肽合成简介 | 第11-18页 |
1.1.1 固相多肽合成 | 第11-15页 |
1.1.2 固相多肽合成中连接效率检测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1.3 影响固相多肽合成效率的β-折叠现象及解决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1.4 超声波与微波技术在固相多肽合成中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1.2 胸腺素α1研究进展及合成方法综述 | 第18-23页 |
1.2.1 胸腺素α1简介 | 第18页 |
1.2.2 胸腺素α1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 | 第18-19页 |
1.2.3 胸腺素α1的临床应用 | 第19-21页 |
1.2.4 胸腺素α1的国内外市场及研发现状 | 第21页 |
1.2.5 胸腺素α1的生产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3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| 第23-25页 |
1.3.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| 第24页 |
1.3.2 课题研究方法 | 第24-25页 |
第2章 胸腺素α1的合成及切割条件优化 | 第25-46页 |
2.1 固相多肽合成中氨基检测方法建立 | 第25-29页 |
2.1.1 仪器与试剂 | 第25-26页 |
2.1.1.1 仪器 | 第25页 |
2.1.1.2 试剂 | 第25-26页 |
2.1.2 实验部分 | 第26页 |
2.1.2.1 Fmoc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26页 |
2.1.2.2 水杨醛方法的建立 | 第26页 |
2.1.2.3 红外光谱法的建立 | 第26页 |
2.1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6-29页 |
2.1.3.1 Fmoc定量检测方法 | 第26-28页 |
2.1.3.2 水杨醛方法 | 第28-29页 |
2.1.3.3 红外光谱法 | 第29页 |
2.1.4 小结 | 第29页 |
2.2 胸腺素α1的合成 | 第29-40页 |
2.2.1 仪器与试剂 | 第32-33页 |
2.2.1.1 仪器 | 第32页 |
2.2.1.2 试剂 | 第32-33页 |
2.2.2 实验部分 | 第33页 |
2.2.2.1 实验方法 | 第33页 |
2.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3-40页 |
2.2.3.1 Fmoc-Asn(Trt)与HMP树脂的成酯反应(Ⅰ | 第33-35页 |
2.2.3.2 Fmoc-Asn(Trt)与HMP树脂的成酯反应(Ⅱ | 第35-37页 |
2.2.3.3 接肽过程 | 第37-40页 |
2.2.4 结论 | 第40页 |
2.3 胸腺素α1-HMP树脂的切割 | 第40-46页 |
2.3.1 仪器与试剂 | 第40-41页 |
2.3.1.1 仪器 | 第40-41页 |
2.3.1.2 试剂 | 第41页 |
2.3.2 实验部分 | 第41页 |
2.3.3 结果和讨论 | 第41-45页 |
2.3.3.1 三氟乙酸(TFA)浓度对切割条件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2.3.3.2 碳正离子俘获剂对切割条件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2.3.3.3 切割温度对切割条件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2.3.3.4 切割时间对切割条件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2.3.3.5 切割前后树脂的红外光谱 | 第45页 |
2.3.4 结论 | 第45-46页 |
第3章 胸腺素α1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 | 第46-58页 |
3.1 胸腺素α1的分离纯化 | 第46-53页 |
3.1.1 仪器与试剂 | 第46页 |
3.1.1.1 仪器 | 第46页 |
3.1.1.2 试剂 | 第46页 |
3.1.2 实验部分 | 第46-47页 |
3.1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2页 |
3.1.3.1 三氟乙酸-水-乙腈条件下纯化 | 第47-49页 |
3.1.3.2 SOURCE-C18柱两步纯化 | 第49-51页 |
3.1.3.3 醋酸钠缓冲-乙腈条件下纯化 | 第51页 |
3.1.3.4 胸腺素α1的制备 | 第51-52页 |
3.1.4 结论 | 第52-53页 |
3.2 胸腺素α1的性质鉴定 | 第53-58页 |
3.2.1 实验仪器 | 第54页 |
3.2.1.1 仪器 | 第54页 |
3.2.1.2 实验试剂 | 第54页 |
3.2.2 实验部分 | 第54页 |
3.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4-57页 |
3.2.3.1 HPLC分析结果 | 第54-55页 |
3.2.3.2 氨基酸分析结果 | 第55页 |
3.2.3.3 质谱分析结果 | 第55-57页 |
3.2.4 结论 | 第57-58页 |
第4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4.1 结论 | 第58-59页 |
4.2 展望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附图一 | 第66-67页 |
附图二 | 第67-68页 |
附图三 | 第68-69页 |
附图四 | 第69-70页 |
附图五 | 第70-71页 |
附录一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