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第二章 鲍廷博的生平及其藏书活动影响 | 第19-28页 |
第一节 鲍廷博的生平介绍 | 第19-22页 |
一、鲍廷博其人——“歙西长塘鲍氏,行商于浙江” | 第19-21页 |
二、由商入士的身份转变——“沉湎书籍,加恩举人”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鲍廷博的藏书活动 | 第22-28页 |
一、藏书规模与质量——“读书人知不足也” | 第22-24页 |
二、藏书思想——“以聚为散,广结善缘” | 第24-26页 |
三、藏书地位——“羽陵姓字九重闻”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知不足斋藏书及其文化活动意义 | 第28-59页 |
第一节 《知不足斋丛书》的刊刻文化背景——“仁人爱物,终古不泯” | 第28-44页 |
一、《知不足斋丛书》刊刻特点——“功于艺林,私刻泰斗” | 第29-34页 |
(1) 不言获利,只是好古绩学? | 第29-33页 |
(2) 献媚清廷,还是淡泊明志? | 第33-34页 |
二、《知不足斋丛书》编撰队伍——“众人计谋长,捧柴火焰高” | 第34-39页 |
三、《知不足斋丛书》资本价值——“交能易作,相待而成” | 第39-44页 |
(1) 鲍廷博的官场庇佑 | 第39-41页 |
(2) 来自士人的文化资本加持 | 第41-44页 |
第二节 《知不足斋丛书》刊刻成本——“纵财力雄厚,非一骤可以成功” | 第44-52页 |
一、乾嘉时期江南地区刻本书的成本 | 第44-47页 |
(1) 《元气集》中的私刻价格 | 第45-46页 |
(2) 私刻与生活成本的相互比较 | 第46-47页 |
二、刻印《知不足斋丛书》成本——“毁其家,终刻书” | 第47-50页 |
三、知不足斋的财富来源——“寓杭业盐,累积家财” | 第50-52页 |
第三节 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世界——鲍廷博的知不足斋文人圈 | 第52-59页 |
一、进入“闲而雅”的生活领域 | 第52-55页 |
(1) 赏书校对,结交志友 | 第52-54页 |
(2) 诗酒相对,传达心声 | 第54-55页 |
二、知不足斋文人圈渐显影响力 | 第55-59页 |
(1) 贾名儒行,积极入仕 | 第56-57页 |
(2) 商贾助学,士人立言 | 第57-59页 |
第四章 丛书刊刻热潮下,江南绅商文化交流圈的形成 | 第59-74页 |
第一节 江南丛书遍地生,绅商长袖共起舞 | 第59-68页 |
一、如火如荼的私家丛书刻印热潮 | 第59-62页 |
二、昼理简牍,聚于幕府门下 | 第62-64页 |
三、商贾齐汇江浙,谈笑有鸿儒 | 第64-67页 |
四、“江南学术共同体”联盟 | 第67-68页 |
第二节 巧袖善舞,绅商资本利用通达谙练 | 第68-74页 |
一、士林精神与商业经济的互融互和 | 第68-71页 |
二、禁锢之中寻找新的发展之路 | 第71-74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2页 |
附录 《知不足斋丛书》目录 | 第82-90页 |
后记 | 第90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