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刑事调解制度的完善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刑事调解制度概述 | 第11-19页 |
第一节 刑事调解的概念与特征 | 第11-14页 |
一、 刑事调解的概念 | 第11页 |
二、 刑事调解的特征 | 第11-14页 |
第二节 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| 第14-19页 |
一、 刑事调解与刑事和解 | 第14-15页 |
二、 刑事调解与辩诉交易 | 第15-17页 |
三、 刑事调解与恢复性司法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我国当前刑事调解制度的考察 | 第19-32页 |
第一节 我国刑事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7页 |
一、 我国刑事调解制度的现状 | 第19-20页 |
二、 我国刑事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7页 |
第二节 我国刑事调解制度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 | 第27-32页 |
一、 报应刑主义思想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二、 被害人的权益保护意识的缺失 | 第29-30页 |
三、 犯罪人回归社会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完善我国刑事调解制度的构想 | 第32-45页 |
第一节 适当扩大刑事调解的适用阶段与案件范围 | 第33-38页 |
一、 填补法律空白,为公安调解和检察院调解正名 | 第33-34页 |
二、 适当扩大刑事调解的适用范围 | 第34-38页 |
第二节 规范刑事调解的程序规则 | 第38-40页 |
一、 明确刑事调解的适用条件 | 第38-39页 |
二、 刑事调解程序应当由当事人行使启动权 | 第39页 |
三、 刑事调解采取调审分离的模式更科学 | 第39-40页 |
第三节 建立有效的保障、监督和救济机制 | 第40-45页 |
一、 建立加害人再犯罪预防机制以及被害人安抚机制 | 第40-42页 |
二、 建立被害人安抚救助机制 | 第42-43页 |
三、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| 第43-44页 |
四、 建立有效的救济机制 | 第44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附录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