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村整治方式影响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2-18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·简短评述 | 第18页 |
·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| 第18-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21-28页 |
·概念界定 | 第21-25页 |
·空心村 | 第21-22页 |
·空心村整治 | 第22-23页 |
·空心村整治方式 | 第23-25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25-27页 |
·公众参与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6页 |
·土地优化配置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村现状、成因及影响 | 第28-33页 |
·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村现状 | 第28-30页 |
·白云区钟落潭镇概况 | 第28页 |
·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村状况 | 第28-30页 |
·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村成因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宅基地闲置空缺 | 第30页 |
·农村基础设施缺乏规划,建设管理滞后 | 第30-31页 |
·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需求 | 第31页 |
·村民思想观念落后,土地保护意识淡薄 | 第31页 |
·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村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土地资源严重浪费,加剧人地矛盾 | 第31-32页 |
·人才流失,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| 第32页 |
·危害农村居住环境,影响农村长远发展 | 第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村整治方式影响实证分析 | 第33-53页 |
·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村整治方式影响理论假设 | 第33-35页 |
·空心村整治形式影响理论假设 | 第33-34页 |
·空心村整治范围影响理论假设 | 第34-35页 |
·研究设计和调查说明 | 第35-36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35-36页 |
·调查问卷说明 | 第36页 |
·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村整治方式影响描述分析 | 第36-43页 |
·空心村整治政策认知 | 第36-37页 |
·空心村整治意愿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空心村土地整理设想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政府支持与改造资金 | 第39-40页 |
·空心村改造关注的问题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空心村整治形式调查 | 第42-43页 |
·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村整治方式影响相关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相关分析基本理论 | 第43-44页 |
·相关分析结果 | 第44-45页 |
·回归分析 | 第45-50页 |
·回归分析基本理论 | 第45-47页 |
·整治改造形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整治改造范围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假设检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2页 |
·假设检验结果 | 第50-51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51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村整治建议 | 第53-59页 |
·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整治原则 | 第53-54页 |
·以人为本,完善保障 | 第53页 |
·农民自愿,公众参与 | 第53页 |
·因地制宜,因村制宜 | 第53页 |
·坚持宅基地市场流转原则 | 第53-54页 |
·白云区钟落潭镇空心村整治措施 | 第54-57页 |
·明晰产权关系,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 | 第54-55页 |
·多元化筹集资金,加强资金管理 | 第55-56页 |
·成立空心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| 第56-57页 |
·明确调整城市规划的相关事宜 | 第57页 |
·树立典型,逐步推进 | 第57页 |
·白云区空心村整治保障性政策 | 第57-59页 |
·农民参与机制 | 第57页 |
·利益保障机制 | 第57-58页 |
·长效监督机制 | 第58-59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结论 | 第59-60页 |
研究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附录:“空心村”改造调查问卷 | 第65-6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附录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