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文物考古论文--遗址论文

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--拉萨市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旅游利用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目录第10-15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5-25页
 一、研究背景第15-16页
 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-23页
 三、研究方法第23页
 四、研究思路第23页
 五、创新与不足第23-25页
第二章 街区记忆、旅游认同与保护性旅游利用之关系研究第25-56页
 第一节 旅游利用过程中的街区记忆第25-37页
  一、“街区记忆”的理论研究第25-28页
  二、街区记忆与旅游利用的关系第28-32页
  三、旅游利用中街区记忆的保存方式第32-37页
 第二节 旅游利用过程中的旅游认同第37-45页
  一、“旅游认同”的理论研究第37-39页
  二、旅游利用过程中的旅游认同淡化问题第39-45页
 第三节 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的交互影响第45-49页
  一、保存情况良好的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第45-46页
  二、保存情况一般的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第46-47页
  三、保存情况不佳的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第47-48页
  四、新创造的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第48-49页
 第四节 历史街区保护性旅游利用模式第49-56页
  一、基本模式第49-50页
  二、模式详解第50-56页
第三章 八廓街历史街区的街区记忆发展第56-104页
 第一节 八廓街的历史图景变迁第56-71页
  一、八廓街的选址建设第57-59页
  二、八廓街的空间格局第59-62页
  三、八廓街的历史变迁第62-71页
 第二节 八廓街的街区记忆解读第71-83页
  一、从时间层序看八廓街街区记忆第71-73页
  二、从要素类别看八廓街街区记忆第73-78页
  三、从街区价值看八廓街街区记忆第78-83页
 第三节 八廓街街区记忆保存现状第83-96页
  一、八廓街街区记忆保存特性第83-85页
  二、八廓街街区记忆保存状况第85-96页
 第四节 八廓街街区记忆缺失情况评估第96-104页
  一、历史街区空间模糊第97-99页
  二、传统建筑特质弱化第99-101页
  三、记忆主体结构变化第101-102页
  四、记忆信息加速流失第102-104页
第四章 八廓街旅游认同研究第104-118页
 第一节 八廓街的旅游发展历程第104-108页
  一、八廓街旅游发展阶段第104-105页
  二、八廓街旅游发展现状第105-108页
 第二节 八廓街的旅游认同状况第108-118页
  一、八廓街历史街区旅游认同概况第108-109页
  二、当地居民的八廓街旅游认同第109-112页
  三、旅游者的八廓街旅游认同第112-118页
第五章 八廓街保护性旅游利用与旅游认同塑造途径第118-157页
 第一节 八廓街保护性旅游利用与旅游认同塑造战略第118-123页
  一、宏观背景下的八廓街旅游定位第118-120页
  二、八廓街保护性旅游利用核心理念第120-121页
  三、八廓街旅游认同塑造的核心理念第121-123页
 第二节 整体格局恢复与旅游空间认同第123-134页
  一、八廓街旅游空间认同目标第123-124页
  二、八廓街游赏格局恢复第124-126页
  三、八廓街特色街区优化第126-131页
  四、八廓街游赏线路组织第131-132页
  五、八廓街信息解说服务建设第132-134页
 第三节 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利用与旅游载体认同第134-143页
  一、八廓街旅游载体认同目标第134-135页
  二、八廓街标志性景点提升第135-136页
  三、八廓街九大历史记忆节点利用第136-138页
  四、八廓街城市商业遗产节点发展第138-139页
  五、八廓街四类民居旅游开发第139-143页
 第四节 传统民族文化振兴及旅游文化认同第143-151页
  一、八廓街旅游文化认同目标第143-144页
  二、特色博物馆系列展现第144-146页
  二、民族文化创意项目激发第146-148页
  四、节庆活动增进第148-151页
 第五节 街区保护性旅游利用机制与保障第151-157页
  一、街区保护性旅游利用机制及体系第151-154页
  二、街区保护性旅游利用的软环境保障第154-157页
参考文献第157-167页
致谢第167页

论文共1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化德县生态经济模式研究
下一篇: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产业转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