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新闻学、新闻事业论文--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

1949年-1978年《人民日报》蚕丝类新闻报道的框架构建

目录第1-5页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9页
 一、研究缘起第9-11页
  (一) 蚕丝业从古至今的重要作用第9-10页
  (二) 《人民日报》是国家意识的体现第10-11页
 二、“蚕丝产业、蚕丝文化、《人民日报》”研究综述第11-14页
  (一) 蚕丝业相关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(二) 人民日报相关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三、研究理论第14-16页
 四、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五、研究内容第17-19页
第二章 样本选择第19-25页
 一、样本综述第19-20页
 二、类目构建第20-25页
  (一) 按报道数量第20-21页
  (二) 按体裁分类第21-22页
  (三) 按基调分类第22页
  (四) 按地区分类第22-23页
  (五) 按版次分类第23-25页
第三章 《人民日报》蚕丝类新闻的报道框架构建第25-50页
 一、纵向:《人民日报》报道主题的时代性第25-38页
  (一) 媒介框架在正向引导中反思(1949-1956年)第25-29页
  (二) 媒介成为事实的放大器(1957-1965年)第29-33页
  (三) 媒介立场趋于正常化(1966-1973年)第33-36页
  (四) 媒介话语缺失(1974-1978年)第36-38页
 二、横向:蚕丝类新闻报道五个维度的框架解析第38-50页
  (一) 报道数量随政治环境变化第38-40页
  (二) 新闻报道形式多样第40-44页
  (三) 报道基调以正面引导为主第44-46页
  (四) 新闻报道涉及地域广泛第46-48页
  (五) 蚕丝类新闻多置于重要版面第48-50页
第四章 《人民日报》蚕丝类新闻报道的文化体现第50-55页
 一、蚕丝知识第51页
 二、古代农书第51-52页
 三、技术传授第52-53页
 四、诗词传说第53-55页
结语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8页
致谢第58-5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网络新闻报道中的女研究生形象研究--以“新浪网”新闻报道为例
下一篇:新媒体语境下媒介风险生产的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