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绪论 | 第11-23页 |
一、 选题缘由 | 第11-13页 |
(一) 出于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兴趣和好奇 | 第11页 |
(二) 源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的现状 | 第11-13页 |
二、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(一) 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三、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4-17页 |
(一) 心理健康教育 | 第14-15页 |
(二)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| 第15页 |
(三) 专业辅导人员 | 第15-16页 |
(四) 专业化 | 第16页 |
(五)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 | 第16-17页 |
四、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| 第17-21页 |
(一) 有关课题和专家访谈研究 | 第17-18页 |
(二) 有关书籍研究 | 第18页 |
(三) 有关文献研究 | 第18-21页 |
五、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21-22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第一章 沪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演进历程 | 第23-29页 |
一、 台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演进历程 | 第23-26页 |
(一) 萌芽期 | 第23页 |
(二) 发展期 | 第23-24页 |
(三) 法制期 | 第24-25页 |
(四) 整合期 | 第25页 |
(五) 挑战期 | 第25-26页 |
二、 上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演进历程 | 第26-29页 |
(一) 萌芽期 | 第26-27页 |
(二) 建设期 | 第27页 |
(三) 繁荣期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沪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任用资格比较 | 第29-33页 |
一、 台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任用资格 | 第29-31页 |
(一) 关于人力编制 | 第30页 |
(二) 关于专业资格要求 | 第30-31页 |
二、 上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任用资格 | 第31-32页 |
(一) 关于人力编制 | 第31页 |
(二) 关于专业资格要求 | 第31-32页 |
三、 沪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任用资格的比较 | 第32-33页 |
(一) 关于人力编制 | 第32页 |
(二) 关于专业资格要求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沪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角色定位与任务比较 | 第33-41页 |
一、 台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任务 | 第33-37页 |
(一) 角色定位 | 第33-35页 |
(二) 角色任务 | 第35-37页 |
二、 上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任务 | 第37-39页 |
(一) 角色定位 | 第37-38页 |
(二) 角色任务 | 第38-39页 |
三、 沪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角色定位与任务的比较 | 第39-41页 |
(一) 角色冲突 | 第39-40页 |
(二) 角色模糊 | 第40页 |
(三) 角色过度负荷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沪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比较 | 第41-48页 |
一、 台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| 第41-43页 |
(一) 接受督导的培训 | 第41-42页 |
(二) 参加研讨会或工作坊 | 第42页 |
(三) 在职进修 | 第42-43页 |
二、 上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| 第43-45页 |
(一) 接受督导的培训 | 第43-44页 |
(二) 市级或区级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| 第44-45页 |
(三) 在职进修 | 第45页 |
三、 沪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比较 | 第45-48页 |
(一) 关于接受督导的培训 | 第46页 |
(二) 关于组织辅导活动 | 第46-47页 |
(三) 关于在职进修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沪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比较 | 第48-53页 |
一、 台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| 第48-49页 |
(一) 辅导教师的人力不足,行政工作繁重 | 第48页 |
(二) 缺乏督导系统的支援 | 第48页 |
(三) 专业伦理困境 | 第48-49页 |
二、 上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3页 |
(一) 相关政策有所发展,但并不完善 | 第50-51页 |
(二) 区级层面虽有培训,但未充分重视 | 第51页 |
(三) 学校虽有支持,但力度不够 | 第51-52页 |
(四) 队伍本身虽有发展,但专业性不强 | 第52-53页 |
第六章 启示与建议 | 第53-57页 |
一、 启示 | 第53-54页 |
(一) 政府重视,立法保证,经费保障 | 第53页 |
(二) 入职门槛高,重在职培训,有较完善的督导制度 | 第53-54页 |
二、 建议 | 第54-57页 |
(一)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议 | 第54-55页 |
(二)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角色定位与角色任务的建议 | 第55-56页 |
(三) 对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保障措施的建议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