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2-13页 |
| 第2章 并联电容器总容量及分组容量的确定 | 第13-30页 |
| ·总无功补偿容量的初步确定 | 第13-16页 |
| ·根据需补偿的变电站各种无功损耗及其他无功需求确定总容量 | 第13-15页 |
| ·按要求的变压器高压侧功率因数计算 | 第15-16页 |
| ·算例分析 | 第16页 |
| ·分组容量的确定及总容量的确定 | 第16-28页 |
| ·母线电压波动计算 | 第16-17页 |
| ·谐振容量计算 | 第17页 |
| ·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计算 | 第17-18页 |
| ·不同电抗率的混装组合分析 | 第18-20页 |
| ·考虑谐波影响的分组容量修正 | 第20-22页 |
| ·电容器组的安全校验及总容量的修正 | 第22-25页 |
| ·算例分析 | 第25-2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| 第3章 串联电抗率工程选择方法研究 | 第30-37页 |
| ·并联电容器滤波原理 | 第30-31页 |
| ·现有规范及变电站电抗率典型配置情况介绍 | 第31-32页 |
| ·现有变电站典型电抗率配置情况 | 第31页 |
| ·现有并联电容器设计规范的介绍 | 第31-32页 |
| ·串联电抗率6%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谐振容量计算 | 第32-33页 |
| ·放大倍数计算 | 第33页 |
| ·经济性分析 | 第33页 |
| ·电抗率的初步选定 | 第33-34页 |
| ·谐波滤波效果检验与参数优化确定 | 第34-36页 |
| ·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4章 基于自适应变异的双层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串联电抗率优化配置 | 第37-53页 |
| ·粒子群算法简介 | 第37页 |
| ·算法的参数选择 | 第37-39页 |
| ·参数选择 | 第38-39页 |
| ·自适应变异 | 第39页 |
| ·并联电容器设计模型 | 第39-43页 |
| ·变压器星型等值阻抗 | 第39-41页 |
| ·装设限流电抗器的作用及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·变电站低压侧装设并联补偿电容器模型 | 第42-43页 |
| ·谐波阻抗计算公式 | 第43-44页 |
| ·变压器谐波阻抗 | 第43页 |
| ·电容器支路谐波阻抗 | 第43-44页 |
| ·其他元件谐波阻抗 | 第44页 |
| ·串联电抗率优化配置模型 | 第44-46页 |
| ·外层优化模型 | 第44-45页 |
| ·内层优化模型 | 第45-46页 |
| ·仿真算例与分析 | 第46-51页 |
| ·不同惯性权重设置方法的迭代效果比较 | 第47-49页 |
| ·自适应变异的有效性 | 第49-50页 |
| ·优化配置结果及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-58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