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·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3页 |
| ·国外 20kV 电压等级的应用及研究 | 第11页 |
| ·国内中压配电网电压等级的变迁 | 第11-13页 |
| ·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3-15页 |
| 第2章 10kV、20kV 与 35 kV 电压等级的技术特点 | 第15-25页 |
| ·电压等级序列合理配置的原则 | 第15-16页 |
| ·供电电压等级分析 | 第16页 |
| ·采用 10kV 电压等级的局限性 | 第16-17页 |
| ·采用 20kV 电压等级的优势 | 第17-19页 |
| ·采用 35kV 电压等级的局限性 | 第19-21页 |
| ·35kV 作为中压配电的技术局限性 | 第19-20页 |
| ·对电网规划建设带来的问题 | 第20-21页 |
| ·对用户的影响 | 第21页 |
| ·不同电压等级序列的配置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·苏州工业园区 20kV 电压等级应用分析 | 第22-25页 |
| ·苏州工业园区 20kV 电压等级的论证 | 第22-23页 |
| ·苏州工业园区 20kV 电压等级的应用分析 | 第23-25页 |
| 第3章 金泉工业园区网络规划 | 第25-37页 |
| ·负荷预测的方法 | 第25页 |
| ·小区负荷密度指标法预测结果 | 第25-30页 |
| ·预测思路 | 第25-26页 |
| ·负荷分类 | 第26页 |
| ·用地划分 | 第26页 |
| ·负荷指标的选取 | 第26-30页 |
| ·结果校核 | 第30-31页 |
| ·电力平衡分析 | 第31页 |
| ·变电站的规模与占地 | 第31-32页 |
| ·容载比分析 | 第32页 |
| ·高中压网络供电方案 | 第32-35页 |
| ·高压网络接线模式 | 第32-33页 |
| ·中压网络接线模式 | 第33-34页 |
| ·高中压网络规划结果 | 第34-35页 |
| ·各个供电方案的电气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·20kV 电压等级的可行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第4章 不同供电方案的评估 | 第37-50页 |
| ·基本假设 | 第37-38页 |
| ·可靠性分析 | 第38-41页 |
| ·基本方法 | 第38-39页 |
| ·不同接线模式的可靠性评估 | 第39页 |
| ·原始数据 | 第39页 |
| ·计算结果 | 第39-41页 |
| ·电压质量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·配电网的经济性分析 | 第43-49页 |
| ·基本方法 | 第43页 |
| ·优化经济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43-46页 |
| ·原始数据 | 第46-47页 |
| ·计算结果 | 第47-49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2页 |
| ·结论 | 第50-51页 |
| ·展望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54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-56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