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土壤动物(线虫、蚯蚓)对污染土壤多环芳烃去除的影响

目录第1-7页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2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2-30页
 1 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第14-16页
   ·土壤多环芳烃的来源第14-15页
   ·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毒性及其危害第15-16页
 2 土壤多环芳烃的生物修复第16-19页
   ·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第16-18页
   ·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植物修复第18页
   ·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植物-微生物联合修复第18-19页
 3 土壤动物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第19-27页
   ·土壤微型动物食细菌线虫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第20-22页
   ·土壤大型动物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第22-27页
 4 本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第27-30页
第二章 食细菌线虫和葡萄糖对砂培体系中细菌去除菲的影响第30-48页
 摘要第30页
 1 引言第30-32页
 2 材料与方法第32-35页
   ·液体培养基制备第32页
   ·供试细菌和线虫第32-33页
   ·化学试剂及仪器第33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·采样与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·数据分析第35页
 3 试验结果第35-44页
   ·食细菌线虫与细菌交互作用影响菲去除的试验结果第35-39页
   ·食细菌线虫与葡萄糖的交互作用影响菲去除的试验结果第39-44页
 4 讨论第44-47页
 5 结论第47-48页
第三章 食细菌线虫对土壤中菲去除的影响第48-60页
 摘要第48页
 1 引言第48-50页
 2 材料与方法第50-52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50页
   ·供试细菌和线虫第50页
   ·化学试剂及仪器第50-51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51页
   ·采样与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·数据分析第52页
 3 试验结果第52-57页
   ·土壤菲的残留第52-53页
   ·土壤酶活性第53-54页
   ·土壤细菌及食细菌线虫数量第54-56页
   ·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第56-57页
 4 讨论第57-58页
 5 结论第58-60页
第四章 蚯蚓与黑麦草的联合作用对荧蒽去除的影响第60-74页
 摘要第60页
 1 引言第60-62页
 2 材料与方法第62-64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62页
   ·供试蚯蚓和植物第62页
   ·化学试剂及仪器第62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62-63页
   ·采样与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·数据分析第64页
 3 试验结果第64-71页
   ·土壤荧蒽的残留第64-65页
   ·蚯蚓及黑麦草中荧蒽的富集量第65-68页
   ·土壤微生物量碳及PPO酶活性第68-71页
 4 讨论第71-73页
 5 结论第73-74页
第五章 蚯蚓粘液对黑麦草生长及其对荧蒽去除的影响第74-92页
 摘要第74页
 1 引言第74-75页
 2 材料与方法第75-79页
   ·蚯蚓粘液的收集和氨基酸测定第75-77页
   ·供试蚯蚓与植物第77页
   ·化学试剂与仪器第77页
   ·试验设计第77-78页
   ·采样与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·数据分析第79页
 3 试验结果第79-88页
   ·蚯蚓粘液对黑麦草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第79-80页
   ·黑麦草体内酶活性第80-82页
   ·培养液pH值第82-83页
   ·培养液荧蒽浓度及细菌数量第83-85页
   ·黑麦草地上部及根系中荧蒽的浓度第85-88页
   ·黑麦草对荧蒽的传导系数第88页
 4 讨论第88-91页
 5 结论第91-92页
第六章 全文总结及展望第92-94页
 1 全文主要结论第92页
 2 主要创新点第92-93页
 3 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设想第93-94页
参考文献第94-112页
致谢第112-114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第114页

论文共1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黄钾铁矾生物合成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
下一篇:土壤—小麦植株系统氮素运移及高效利用的生态基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