溶磷菌的筛选与溶磷条件优化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
| 目录 | 第1-7页 |
| 摘要 | 第7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0页 |
| 1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| 2 溶磷微生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| ·溶磷微生物的种类 | 第10-11页 |
| ·溶磷微生物的数量及生态分布 | 第11页 |
| ·溶磷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溶磷微生物的溶磷机制研究 | 第12-14页 |
| 3 溶磷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 | 第14-16页 |
| ·释放难溶性矿质中的营养元素,提高植物生长 | 第14-15页 |
| ·产生植物激素 | 第15页 |
| ·产生抗真菌酶类 | 第15页 |
| ·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| 第15-16页 |
| 4 溶磷微生物的根际定殖 | 第16-18页 |
| ·影响溶磷微生物定殖的因素 | 第16-17页 |
| ·影响细菌根部定殖的非生物因素 | 第17-18页 |
| 5 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适合玉米的溶磷菌筛选 | 第20-26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1页 |
| ·供试样品 | 第20页 |
| ·培养基 | 第20-21页 |
| ·溶磷菌的分离 | 第21页 |
| ·溶磷菌的筛选 | 第21页 |
| ·溶磷菌株对玉米根系分泌物的适应性 | 第21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25页 |
| ·溶磷菌的筛选 | 第21-23页 |
| ·溶磷菌株对玉米根系根系分泌物的响应 | 第23-25页 |
| 3 讨论 | 第25页 |
| 4 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溶磷菌X6和Z4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| 第26-36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0页 |
| ·供试菌株 | 第27页 |
| ·菌株X6和Z4的鉴定 | 第27-29页 |
| ·形态学特征 | 第27页 |
| ·生理生化特征 | 第27页 |
| ·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·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| 第29-30页 |
| ·溶磷菌抑制植物土传病原菌的能力测定 | 第30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4页 |
| ·溶磷菌的鉴定 | 第30-33页 |
| ·菌株X6和Z4的生物学特性 | 第33页 |
| ·溶磷菌抑菌谱 | 第33-34页 |
| 3 讨论 | 第34页 |
| 4 小结 | 第34-36页 |
| 第四章 菌株X6和Z4的最佳溶磷条件研究 | 第36-44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6-37页 |
| ·材料 | 第36页 |
| ·菌株X6和Z4的溶磷条件优化 | 第36-37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2页 |
| ·不同碳源对菌株溶磷效果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| ·不同氮源对菌株溶磷效果的影响 | 第39页 |
| ·不同培养温度对菌株溶磷效果的影响 | 第39页 |
| ·培养液初始pH值对菌株溶磷效果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·初始磷源浓度对菌株溶磷效果的影响 | 第40页 |
| ·培养时间对菌株溶磷效果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| 3 讨论 | 第42-43页 |
| 4 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五章 溶磷菌对玉米生长效应的研究 | 第44-54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6页 |
| ·供试菌株 | 第44-45页 |
| ·溶磷菌的抗生素标记 | 第45页 |
| ·盆栽试验 | 第45-46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1页 |
| ·溶磷菌的抗生素标记 | 第46-48页 |
| ·不同溶磷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·不同处理对植株全磷累积量的影响 | 第49页 |
| ·不同处理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·溶磷菌株在土壤中的数量变化 | 第50-51页 |
| 3 讨论 | 第51页 |
| 4 小结 | 第51-54页 |
| 全文结论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