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居住区规划论文

丹阳市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24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 ·政策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·现实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土地整治第11页
     ·农民集中居住区第11-12页
   ·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第12-22页
     ·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践第12-17页
     ·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第17-22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22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·论文框架第23-24页
第二章 丹阳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研究第24-40页
   ·研究区域概况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第24页
     ·经济社会第24-26页
   ·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影响要素第26-36页
     ·自然因素第26页
     ·经济因素第26-28页
     ·政策因素第28页
     ·受众因素第28-36页
   ·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的要点第36-38页
     ·应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应有利于基础设施配置第37页
     ·应有利于解决地区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瓶颈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应有利于生活和生产活动第38页
     ·应有利于延续文脉,尊重农民需求第38页
   ·小结第38-40页
第三章 丹阳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发模式第40-52页
   ·开发模式特点解析第40-46页
     ·政府主导型——界牌新城(一步到位)第40-44页
     ·外部推动型——九里社区(项目带动)第44-46页
   ·开发模式发展条件差异性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·经济基础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农业产业化第47页
     ·就业方式第47页
   ·开发模式的适用范围第47-49页
     ·政府主导型的适用范围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外部推动型的适用范围第48-49页
   ·小结第49-52页
第四章 丹阳市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研究第52-72页
   ·丹阳市已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主要问题第53-55页
     ·调查说明第53-54页
     ·生活成本增加明显第54页
     ·交往空间遗落第54-55页
     ·配套实施不合理第55页
   ·农民集中居住区选址第55-57页
   ·农民集中居住区人口规模第57-59页
     ·教育设施配置要求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医疗卫生设施配置要求第58-59页
   ·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第59-63页
     ·基础配套设施第59-60页
     ·乡村特色的配套设施第60-63页
   ·农民集中居住区交通组织第63-65页
   ·农民集中居住区空间组织第65-68页
     ·空间类型第65-66页
     ·空间序列第66-67页
     ·空间尺度第67-68页
     ·建筑符号第68页
   ·农民集中居住区绿化环境第68-71页
     ·绿化种类第69页
     ·绿化指标和形式第69-70页
     ·植被配置第70-71页
   ·小结第71-72页
第五章 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实例第72-79页
   ·调研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·规划背景第73-74页
     ·区位条件第73页
     ·基地现状第73-74页
     ·规划目标第74页
   ·规划对策第74-78页
     ·规划空间结构第74页
     ·交通组织第74-75页
     ·配套设施第75-76页
     ·景观绿化第76-78页
   ·小结第78-79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展望第79-81页
   ·结论第79-80页
   ·思考与展望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4页
附录农村居民情况调查表第84-87页
图录第87-9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0-91页
致谢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村规划的基本单元与基本内容研究--以定边县北滩地区为例
下一篇:大遗址区人居环境改善对策研究--以汉长安城遗址区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