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PDA的便携式多道γ能谱仪测量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开发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内容与成果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γ能谱测量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7页 |
·γ射线探测理论 | 第13-14页 |
·光电效应 | 第13页 |
·康普顿-吴有训效应 | 第13-14页 |
·电子对产生效应 | 第14页 |
·γ能谱测量原理 | 第14-17页 |
第三章 软件总体分析与设计 | 第17-27页 |
·软件开发目标 | 第17页 |
·软件需求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软件开发系统流程 | 第18-19页 |
·软件开发环境及配置 | 第19-23页 |
·开发平台 | 第19-20页 |
·开发工具 | 第20-21页 |
·同步工具 | 第21页 |
·仿真环境 | 第21-22页 |
·工程创建 | 第22-23页 |
·软件总体设计 | 第23-27页 |
·结构设计 | 第23-24页 |
·界面设计 | 第24-25页 |
·主程序设计 | 第25-27页 |
第四章 关键技术分析 | 第27-44页 |
·软件程序架构 | 第27-29页 |
·基于 MFC 对话框应用程序 | 第27-29页 |
·串口通信设计 | 第29-32页 |
·串口通信方式 | 第29页 |
·串口初始化 | 第29-30页 |
·串口通信协议类 | 第30-32页 |
·多线程同步技术 | 第32-33页 |
·VS2008 对多线程的支持 | 第32-33页 |
·多线程同步 | 第33页 |
·系统多线程同步设计 | 第33-37页 |
·系统方案设计 | 第34-35页 |
·多线程通信方案设计 | 第35页 |
·数据同步设计 | 第35-37页 |
·事件内核对象同步设计 | 第37页 |
·硬件仪器模拟器的开发 | 第37-41页 |
·开发过程 | 第37-39页 |
·调试步骤 | 第39-41页 |
·双缓冲技术 | 第41-44页 |
·双缓冲技术思路 | 第42页 |
·双缓冲技术实现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软件功能实现 | 第44-64页 |
·数据采集 | 第44-48页 |
·参数设定 | 第44-46页 |
·采集过程 | 第46-48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48-59页 |
·数据平滑 | 第48-52页 |
·寻峰及峰面积计算 | 第52-54页 |
·稳谱设计 | 第54-57页 |
·文件操作 | 第57-59页 |
·能量标定 | 第59-60页 |
·含量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逆矩阵法 | 第60-61页 |
·含量分析流程 | 第61-62页 |
·系统帮助 | 第62-64页 |
第六章 软件的实际测试 | 第64-71页 |
·采集定时测试 | 第64页 |
·谱线显示方法测试 | 第64-65页 |
·高压、放大设置测试 | 第65-66页 |
·平滑测试 | 第66页 |
·寻峰测试 | 第66-67页 |
·含量分析准确性测试 | 第67-71页 |
第七章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| 第71-77页 |
·串口通信问题 | 第71-73页 |
·谱线绘制问题 | 第73-74页 |
·源程序问题 | 第74-77页 |
·源程序调试问题 | 第74-76页 |
·源程序运行问题 | 第76-77页 |
总结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1页 |
附录 | 第81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