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2页 |
| 第1章 前言 | 第12-25页 |
| ·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1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| 第14-17页 |
| 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7-21页 |
| ·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1页 |
| 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| 第21-25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| ·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|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| 第25-39页 |
| ·区域地质环境概况 | 第25-28页 |
| ·自然地理条件 | 第28-30页 |
| ·交通及气候 | 第28-29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29-30页 |
| ·地层岩性 | 第30-32页 |
| ·地质构造 | 第32-36页 |
| ·断裂构造 | 第32-35页 |
| ·节理、裂隙 | 第35-36页 |
| ·坝址区岩体风化、卸荷特征 | 第36-38页 |
| ·水文地质条件 | 第38页 |
| ·地震与新构造运动 | 第38-39页 |
| 第3章 危岩信息采集方法与拉西瓦电站坝址右岸危岩体分布特征研究 | 第39-66页 |
| ·危岩落石信息采集方法 | 第39-45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危岩落石的范畴 | 第39-43页 |
| ·危岩体的调查与研究方法 | 第43-45页 |
| ·右岸高陡边坡危岩体分布的调查和发育特征分析 | 第45-57页 |
| ·鸡冠梁危岩体分布 | 第46-47页 |
| ·石门沟危岩体分布 | 第47-48页 |
| ·青石梁危岩体分布 | 第48-50页 |
| ·青草沟危岩体分布 | 第50页 |
| ·右岸缆机平台边坡上方危岩体分布 | 第50-54页 |
| ·出线平台边危岩体分布 | 第54-57页 |
| ·3D 激光扫描技术采集落石信息 | 第57-66页 |
| ·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及工作原理 | 第57-58页 |
| ·数据采集与处理 | 第58-59页 |
| ·拉西瓦电站坝址危岩信息提取 | 第59-66页 |
| 第4章 斜坡危岩体运动特征及运动参数研究 | 第66-114页 |
| ·危岩落石运动学特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 | 第66-78页 |
| ·危岩体落石运动学特征的研究方法 | 第66-72页 |
| ·危岩落石运动学特征的表述 | 第72-73页 |
| ·落石不同运动方式的计算 | 第73-78页 |
| ·落石运动轨迹的计算机数值模拟 | 第78-86页 |
| ·Rockfall 软件介绍 | 第79-80页 |
| ·Rockfall 软件运算原理 | 第80-85页 |
| ·Rockfall 软件的主要计算成果 | 第85-86页 |
| ·拉西瓦电站坝址右岸典型危岩落石运动模拟 | 第86-108页 |
| ·拉西瓦水电站坝址右岸危岩典型剖面的选取 | 第86页 |
| ·计算参数选取 | 第86-93页 |
| ·落石模拟抛射次数选择 | 第93页 |
| ·拉西瓦电站坝址典型危岩落石运动 | 第93-108页 |
| ·影响落石运动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| 第108-113页 |
| ·落石启落高度对落石冲击能量和速度的影响分析 | 第108页 |
| ·落石重量对落石冲击能量和速度的影响分析 | 第108-109页 |
| ·边坡形态对落石运动轨迹、冲击能量和速度的影响 | 第109-111页 |
| ·恢复系数(法向)变化对落石冲击能量、速度的影响 | 第111-11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3-114页 |
| 第5章 高陡斜坡大型崩落岩体入水击浪研究 | 第114-145页 |
| ·落石击浪概念的提出 | 第114页 |
| ·滑坡涌浪的研究现状和计算方法 | 第114-120页 |
| ·滑坡涌浪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14-116页 |
| ·几种滑坡涌浪计算方法简介 | 第116-120页 |
| ·高速落石击浪试验研究 | 第120-125页 |
| ·试验的目的 | 第120页 |
| ·落石击浪现场试验概况 | 第120-123页 |
| ·落石击浪产生过程和击浪传播分析 | 第123-125页 |
| ·落石击浪高度、传播的计算方法与公式推导 | 第125-133页 |
| ·落石击浪初始高度的计算 | 第125-128页 |
| ·落石击浪传播速度c 的计算 | 第128-132页 |
| ·击浪在传播中高度的衰减 | 第132-133页 |
| ·拉西瓦电站坝址典型崩落岩体击浪的计算 | 第133-144页 |
| ·拉西瓦电站坝前设施及水垫塘概况 | 第133-134页 |
| ·拉西瓦电站坝址危岩体初始击浪高度计算 | 第134-143页 |
| ·击浪在传播中高度的衰减 | 第143-1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44-145页 |
| 第6章 危岩体防治对策及在拉西瓦电站的运用 | 第145-160页 |
| ·危岩落石防治技术 | 第145-150页 |
| ·危岩落石防护原则和技术类型 | 第145-146页 |
| ·各种防护措施的评价 | 第146-150页 |
| ·拉西瓦电站坝址危岩落石的防护 | 第150-159页 |
| ·拉西瓦电站坝址危岩落石防护的思路 | 第150-151页 |
| ·拉西瓦电站坝址右岸落石治理与防护概况 | 第151-1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59-160页 |
| 结论 | 第160-163页 |
| 致谢 | 第163-1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64-171页 |
| 读博士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171页 |
|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生产项目 | 第1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