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合肥地区城市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及生态风险评价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目录第8-12页
第一章 前言第12-2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2-14页
     ·面源污染第12页
     ·城市地表径流第12-14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·环境样品新型预处理技术第15-17页
   ·多环芳烃的研究概述第17-23页
     ·多环芳烃简介第17-19页
     ·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分布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·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第19页
       ·多环芳烃在环境中分布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多环芳烃研究进展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·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研究概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·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第22-23页
   ·本文研究内容、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3-27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24-25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25页
     ·本研究创新点第25-27页
第二章 液相微萃取的方法的建立第27-44页
   ·材料及方法第27-32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仪器第28页
     ·PAHs分析方法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·液相微萃取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·固相萃取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索氏提取第31页
       ·GC-MS仪器条件第31-32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2-40页
     ·GC-MS仪器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·谱图分析第32页
       ·保留时间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·标准曲线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·定量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·实验条件的优化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·萃取剂的选择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·温度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·转速的影响第36页
       ·萃取时间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·盐浓度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·pH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方法的质量控制及检测限第39-40页
   ·液相微萃取和固相萃取比较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固相萃取与液相微萃取优缺点比较第41页
     ·液相微萃取和固相萃取的实际处理效果比较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·小结第42-44页
第三章 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分析第44-71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44-49页
     ·实验试剂、仪器与材料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试剂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仪器与设备第45页
     ·采样点布设及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·研究区选择与采样点布设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·样品采集与制备第48页
     ·样品分析方法第48-49页
   ·场次降雨径流事件污染物平均浓度(EMC)第49-53页
     ·EMC基本定义第49页
     ·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污染的EMC分析第49-53页
     ·降雨径流对EMC影响因素的分析第53页
   ·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浓度的动态变化第53-60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的降雨特征第53-55页
     ·雨水中多环芳烃的特征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浓度的动态变化第56-60页
   ·不同的下垫面类型对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浓度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·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分布第61-64页
     ·多环芳烃在溶解态和悬浮态分布情况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溶解态多环芳烃的组成分布第62-63页
     ·悬浮态多环芳烃的组成分布第63-64页
   ·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的初期冲刷效应第64-67页
     ·初期冲刷效应定义第64-65页
     ·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中多环芳烃的初始冲刷效应第65-67页
   ·多环芳烃和TSS相关性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·小结第69-71页
第四章 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第71-80页
   ·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第71-74页
     ·基础数据的收集第71-72页
     ·PAH等效系数的计算第72-73页
     ·风险商值的计算第73-74页
   ·雨水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安全标准值的评价第74页
     ·雨水中多环芳烃的风险商值第74-75页
   ·不同下垫面径流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第75-77页
     ·安全标准值的评价第75-76页
     ·不同下垫面径流中多环芳烃的风险商值第76-77页
   ·溶解态和悬浮态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安全标准值的评价第77-78页
     ·溶解态和悬浮态多环芳烃的风险商值第78-79页
   ·小结第79-80页
第五章 结论与展望第80-82页
   ·液相微萃取方法的建立第80页
   ·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·地表径流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第81页
   ·本研究存在的不足第81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90页
致谢第90-91页
附录: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铜陵矿区河流浮游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
下一篇: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系统电能质量测试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