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连接器接触件可靠性分析与高温插拔试验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| 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| ·接触理论分析方法概述 | 第10-13页 |
| ·经典接触分析方法简介 | 第11-12页 |
| ·非经典接触分析方法简介 | 第12-13页 |
| ·电接触可靠性概述 | 第13-18页 |
| ·电接触理论简介 | 第13-14页 |
| ·电接触可靠性研究 | 第14-16页 |
| ·影响电接触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| 第16-18页 |
| ·电连接器接触可靠性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章 电连接器接触电阻建模与接触失效分析 | 第22-34页 |
| 本章提要 | 第22页 |
| ·引言 | 第22页 |
| ·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性能、结构和材料要求 | 第22-26页 |
| ·电连接器接触件的基本结构 | 第22-23页 |
| ·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性能要求 | 第23-24页 |
| ·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材料要求 | 第24-26页 |
| ·电连接器接触电阻模型 | 第26-28页 |
| ·接触电阻模型 | 第26-27页 |
| ·工程上接触电阻的计算 | 第27-28页 |
| ·电连接器接触失效分析 | 第28-32页 |
| ·常见接触失效分析 | 第28-31页 |
| ·高温环境下失效原因 | 第31-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| 第三章 电连接器接触件的结构分析与接触情况研究 | 第34-47页 |
| 本章提要 | 第34页 |
| ·引言 | 第34页 |
| ·接触件结构设计简介 | 第34-36页 |
| ·圆柱式开槽接触件的数学模型 | 第36-43页 |
| ·开双槽结构截面惯性矩 | 第37-38页 |
| ·开多槽结构截面惯性矩 | 第38-39页 |
| ·根部最大正应力计算与动态接触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·插拔力理论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·接触件接触面积计算方法研究 | 第43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四章 电连接器接触件有限元仿真分析 | 第47-63页 |
| 本章提要 | 第47页 |
| ·引言 | 第47页 |
| ·线性材料的接触件仿真分析 | 第47-53页 |
| ·接触件的有限元建模 | 第48页 |
| ·参数设定与网格划分 | 第48-50页 |
| ·边界条件的设定 | 第50-51页 |
| ·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·非线性材料的接触件仿真分析 | 第53-60页 |
| ·非线性材料的设定 | 第53页 |
| ·仿真结果的分析 | 第53-55页 |
| ·结构参数的影响分析 | 第55-60页 |
| ·插孔长度对接触件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孔壁厚度对接触件影响 | 第56-57页 |
| ·插孔倒角对接触件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插孔开槽宽度对接触件影响 | 第58-59页 |
| ·插孔收口对接触件影响 | 第59-60页 |
| ·结构参数灵敏度分析与优化设计 | 第60-6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| 第五章 电连接器接触件高温插拔试验与分析 | 第63-72页 |
| 本章提要 | 第63页 |
| ·引言 | 第63页 |
| ·实验设备设计 | 第63-67页 |
| ·实验目的与设备要求 | 第63-64页 |
| ·实验设备的设计 | 第64-67页 |
| ·接触件插拔试验与结果分析 | 第67-71页 |
| ·常温下插拔试验与结果分析 | 第67-69页 |
| ·高温下插拔试验与结果分析 | 第69-70页 |
| ·高温下接触件材料要求 | 第70-7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|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72-74页 |
| ·总结 | 第72-73页 |
| ·展望 | 第73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9页 |
| 致谢 | 第79-80页 |
| 附录: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和参与项目情况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