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述历史的方式--一个红色旅游景区的建构与转型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5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| 第15-23页 |
·旅游空间的生产 | 第15-17页 |
·旅游吸引物的建构 | 第17-19页 |
·遗产、记忆与认同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《沙家浜》:样板戏的来龙去脉 | 第23-28页 |
·样板戏:文本政治与国家剧场 | 第23-24页 |
·《沙家浜》的革命叙事 | 第24-26页 |
·禁演与回潮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红色景区的建构 | 第28-37页 |
·作为地点的沙家浜:符号落实于空间 | 第28-30页 |
·革命历史的讲述方式 | 第30-33页 |
·纪念馆外的开放空间 | 第30-32页 |
·纪念馆内的封闭空间 | 第32-33页 |
·地方政府与景区推广 | 第33-37页 |
第五章 景区的转型 | 第37-48页 |
·芦苇荡里水乡人家 | 第37-39页 |
·历史展示的转向 | 第39-41页 |
·商业化运作与内容衍生 | 第41-44页 |
·怀旧与游客凝视 | 第44-48页 |
第六章 历史展示背后的裂隙 | 第48-56页 |
·政治文化工程:红色旅游 | 第48-50页 |
·旅游活市与景区转型 | 第50-52页 |
·如何讲述革命历史? | 第52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