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5页 |
| 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3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3-28页 |
| ·研究进展 | 第14-25页 |
| ·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生产力影响 | 第14-16页 |
| ·植物体内碳氮素积累与分配机制 | 第16-20页 |
| ·高浓度CO_2改变植株体内碳氮分配 | 第20-23页 |
| ·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 | 第23-25页 |
| ·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5页 |
| ·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25-26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6-28页 |
|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4页 |
| ·材料培养 | 第28页 |
| ·测定项目及方法 | 第28-33页 |
| ·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| 第28页 |
| ·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| 第28-30页 |
| ·光合特征曲线的测定 | 第30页 |
| ·~(13)C与~(15)N标记与计算方法 | 第30-32页 |
| ·生物量、碳氮含量的测定 | 第32页 |
| ·相对生长速率的计算 | 第32-33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33-34页 |
| 第3章 高浓度CO_2与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能量流动的影响 | 第34-41页 |
| ·引言 | 第34-35页 |
| ·实验设计 | 第35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5-38页 |
| ·高浓度CO_2对受旱植株PSII的活性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高浓度CO_2对受旱植株PSII能量传递效率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高浓度CO_2对受旱植株最大光合速率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讨论 | 第38-40页 |
| ·高浓度CO_2对正常水分植株光合能量流动的调节 | 第38-39页 |
| ·高浓度CO_2提高了受旱植株光合能量流动效率 | 第39-40页 |
| ·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4章 高浓度CO_2和氮胁迫调节受旱玉米光合抑制的作用机制 | 第41-50页 |
| ·引言 | 第41-42页 |
| ·实验设计 | 第42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6页 |
| ·高浓度CO_2与氮胁迫对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叶片气孔与非气孔限制对氮胁迫的响应 | 第43-45页 |
| ·叶片氮素利用效率对氮胁迫的响应 | 第45-46页 |
| ·讨论 | 第46-49页 |
| ·氮胁迫限制了高浓度CO_2对光合能力的促进作用 | 第48页 |
| ·高浓度CO_2提高了氮胁迫植株的PNUE降低了NUE | 第48-49页 |
| ·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第5章 高浓度CO_2与水分胁迫互作对玉米体内碳氮分配与转运的影响 | 第50-62页 |
| ·引言 | 第50-51页 |
| ·实验设计 | 第51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8页 |
| ·玉米生物量与碳氮积累的变化 | 第51-52页 |
| ·玉米新叶碳氮素供应的变化特征 | 第52-55页 |
| ·玉米源器官的碳氮素输出模式 | 第55-58页 |
| ·不同叶龄玉米叶片碳氮素的分配模式 | 第58页 |
| ·讨论 | 第58-61页 |
| ·高浓度CO_2加快了源叶碳输出及库叶碳输入 | 第58-60页 |
| ·高浓度CO_2减缓根系新氮输出速度提高库叶氮输入量 | 第60-61页 |
| ·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第6章 高CO_2浓度下玉米体内氮素转运模式对氮素胁迫的响应 | 第62-70页 |
| ·引言 | 第62页 |
| ·实验设计 | 第62-63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63-67页 |
| ·玉米库叶氮素供应对氮胁迫的响应 | 第63-65页 |
| ·玉米植株体内~(15)N分配对氮胁迫的响应 | 第65-66页 |
| ·玉米植株体内氮平衡对氮胁迫的响应 | 第66-67页 |
| ·讨论 | 第67-68页 |
| ·氮胁迫下库叶的新氮输入 | 第67-68页 |
| ·氮胁迫下整株氮素分配模式特征 | 第68页 |
| ·小结 | 第68-70页 |
| 第7章 不同氮素与CO2作用下复水对受旱玉米生长的调控 | 第70-82页 |
| ·引言 | 第70-72页 |
| ·实验设计 | 第72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72-76页 |
| ·复水对植株含水量的影响 | 第72页 |
| ·植株相对生长速率的变化特征 | 第72-74页 |
| ·光合潜力与植株含水量的关系 | 第74页 |
| ·复水对植株新叶生长的影响 | 第74-76页 |
| ·讨论 | 第76-81页 |
| ·复水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| 第77-79页 |
| ·复水对植株光合能力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| ·复水对新叶生长的影响 | 第80-81页 |
| ·小结 | 第81-82页 |
|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2-85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82-83页 |
| ·创新点 | 第83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83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-105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