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地球物理勘探论文--地震勘探论文

复杂山地多波宽频带地震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3页
第1章 引言第13-23页
   ·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多波勘探技术现状及趋势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多波勘探设备现状及趋势第17-18页
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-21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8-20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20-21页
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21-22页
   ·文章结构安排第22-23页
第2章 地震勘探相关技术要点第23-42页
   ·地震数据采集基础第23-35页
     ·地震波特征第23-27页
     ·地震勘探仪器基本结构第27-32页
     ·地震数据采集设备关键指标要求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地震勘探工程应用第34-35页
   ·主流地震数据采集方法第35-38页
     ·组合检波第35-36页
     ·高密度采集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第37页
     ·多波勘探在山地施工中的优势第37-38页
   ·复杂山地勘探装备需求及技术难点第38-42页
     ·山地勘探复杂地质条件第38-39页
     ·适合山地勘探的装备特点及技术难点第39-41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41-42页
第3章 多波地震采集技术方案第42-56页
   ·仪器总体设计方案第42-44页
     ·仪器总体结构设计第42-43页
     ·仪器传输电缆接口分配方案第43-44页
   ·多功能检波器集成与姿态检测技术方案第44-47页
     ·姿态检测组合方案第45-46页
     ·主动适应环境的快速数据融合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数据快速解算及抽稀绘图方案第47页
   ·信号采集站技术方案第47-51页
     ·可动态配置信号调理模块设计第48-49页
     ·FPGA 并行采集与双缓存技术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内置高速地址自适应通信方案第50页
     ·高精度电源管理方案第50-51页
   ·供电站与通信站设计方案第51-52页
     ·供电站供电管理方案第51-52页
     ·通信模块设计方案第52页
   ·系统采集同步方案第52-56页
     ·同步触发装置设计第53页
     ·GPS 授时同步方案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54-56页
第4章 采集系统硬件关键技术功能实现第56-91页
   ·检波器信号调理及其姿态检测第56-66页
     ·MEMS 检波器信号特征第56-57页
     ·MEMS 检波器信号调理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姿态检测传感器组合第58-63页
     ·姿态测量方法第63-66页
   ·地震信号采集传输第66-82页
     ·集成控制平台第66-70页
     ·多路并行采集功能实现第70-75页
     ·地址自适应 RS485 传输网络第75-78页
     ·多功能 IP 核集成第78-82页
   ·供电管理功能实现第82-88页
     ·供电站电源第82-83页
     ·采集站高精度电源实现第83-88页
   ·同步触发系统第88-91页
     ·采集同步功能实现第88-90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90-91页
第5章 系统控制软件开发第91-112页
   ·地震数据格式解析第91-93页
     ·SEG-Y 格式第91-92页
     ·SEG-2 文件格式第92-93页
   ·软件总体结构框架第93-96页
     ·应用程序框架分析第93-95页
     ·软件构成第95-96页
   ·软件功能模块实现第96-112页
     ·软件总体操作界面第96-97页
     ·信号采集模块第97-99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模块第99-102页
     ·存储与查询模块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二维波形显示模块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·三维监测模块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硬件远程配置模块第107-111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11-112页
第6章 系统功能测试及效果分析第112-124页
   ·信号采集站性能测试第112-117页
     ·ADC 有效位测试第112页
     ·系统内噪声测试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道间串音测试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畸变测试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·姿态检测方位精度测试第116页
     ·采集站关键技术指标第116-117页
   ·仪器野外采集性能测试第117-121页
     ·仪器采集性能测试第117页
     ·仪器实际功能应用效果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MEMS 检波器方位验证第118-120页
     ·稳定性测试第120-121页
   ·对比测试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·与模拟检波器系统对比测试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·与 428XL 对比测试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23-124页
结论第124-127页
致谢第127-128页
参考文献第128-13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34页

论文共13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湘中、湘东南及湘东北地区泥页岩层系地质特征与页岩气勘探潜力
下一篇:桂东南马山杂岩的年代学、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