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

农业有害微生物的绿色控制方法研究--外源羟基自由基杀灭机理和植物内源抗病基因克隆研究

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9-39页
   ·农业有害微生物的危害及其控制第19-23页
     ·农业有害微生物的危害第19-22页
     ·农业有害微生物的常规防治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·羟基自由基控制有害微生物第23-27页
     ·羟基自由基技术的特点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羟基自由基在有害微生物控制中的应用第24-27页
   ·植物内源性抗病基因与植物病害的防治第27-35页
     ·植物抗病基因的结构与分类第27-30页
     ·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第30-33页
     ·麦类作物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第33-35页
   ·本论文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内容第35-39页
     ·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6-39页
第二章 外源性羟基自由基杀灭大肠杆菌的研究第39-51页
   ·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9-43页
     ·生物材料第39页
     ·羟基制备及浓度测定第39页
     ·羟基处理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细菌致死率分析第40页
     ·生物大分子含量及完整性检测第40-41页
     ·膜损伤程度检测第41-42页
     ·电镜观察第42-43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3-49页
     ·羟基对大肠杆菌的致死效应第43页
     ·羟基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效应第43-45页
     ·羟基对细胞膜的损伤效应第45-47页
     ·羟基对细胞结构的损伤效应第47-49页
   ·讨论第49-51页
第三章 外源性羟基自由基杀灭枯草芽孢杆菌及其芽孢的研究第51-59页
   ·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·生物材料第51页
     ·芽孢的制备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其他方法第52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52-57页
     ·羟基对枯草芽孢杆菌及芽孢的致死效应第52-53页
     ·羟基对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大分子的损伤效应第53-54页
     ·羟基对枯草芽孢杆菌细胞膜的损伤效应第54-55页
     ·羟基对枯草芽孢杆菌及芽孢结构的损伤效应第55-57页
   ·讨论第57-59页
第四章 利用绿色荧光信号监测外源性羟基杀菌效果的研究第59-69页
   ·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9-63页
     ·生物材料第59页
     ·PCR扩增EGFP基因第59-60页
     ·EGFP基因和表达载体的pET-28a的酶切与连接第60页
     ·连接产物的转化[74]第60-61页
     ·质粒DNA的提取第61页
     ·Pm启动子取代T7启动子[75]第61-62页
     ·重组EGFP的分离纯化第62页
     ·羟基处理重组EGFP第62-63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63-67页
     ·重组质粒pET-EGFP、pET-Pm-EGFP的构建第63-64页
     ·羟基对重组EGFP荧光的淬灭效应第64-65页
     ·羟基对胞内EGFP荧光的淬灭效应第65-67页
   ·讨论第67-69页
第五章 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精细定位第69-93页
   ·实验材料及方法第69-72页
     ·生物材料第69页
     ·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引物合成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基因组DNA的提取第71-72页
     ·PCR扩增与检测第72页
     ·多态性标记的缺失定位第72页
     ·DNA片段的克隆与测序第72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72-90页
     ·6VS标记在二穗短柄草基因组中的电子定位第72-74页
     ·已报道的6VS标记在簇毛麦中的缺失定位第74-75页
     ·低密度比较基因组图谱的构建第75-76页
     ·目标区二穗短柄草与水稻基因组的共线性分析第76-84页
     ·多态性CISP标记的筛选第84-85页
     ·簇毛麦DNA序列的进化分析第85-87页
     ·多态性CISP标记的缺失定位第87-89页
     ·目标区高密度比较基因组图谱的构建第89-90页
   ·讨论第90-93页
第六章 Pm21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93-113页
   ·实验材料及方法第93-97页
     ·生物材料第93页
     ·二穗短柄草R基因的鉴定第93-94页
     ·蛋白质结构域分析第94页
     ·基因簇分析第94页
     ·引物的设计(表6.1)第94-95页
     ·R基因片段的克隆第95页
     ·R基因片段的染色体定位分析第95页
     ·植物总RNA的提取第95-96页
     ·RT-PCR第96页
     ·TAIL-PCR第96-97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97-111页
     ·二穗短柄草全基因组R基因的鉴定与染色体分布第97-99页
     ·二穗短柄草全基因组R基因结构分析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二穗短柄草3BdS上的R基因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簇毛麦R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分析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簇毛麦R基因片段的染色体定位分析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Hv-R1基因的转录分析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Hv-R1基因内含子的鉴定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全长Hv-R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Hv-R1基因启动子分析第106-111页
   ·讨论第111-113页
第七章 全文总结及展望第113-115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13-114页
   ·工作展望第114-115页
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15-117页
参考文献第117-125页
致谢第125-127页
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第127-128页

论文共12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附壁式射流元件内部流动研究及结构优化
下一篇:中药活性成分在线色谱筛选新模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