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目录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2-34页 |
·2型糖尿病简介 | 第12-13页 |
·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| 第13-15页 |
·胰岛素抵抗 | 第13页 |
·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与胰岛素敏感性 | 第13-15页 |
·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主要基因 | 第15-24页 |
·与糖代谢关联的易感基因 | 第15-17页 |
·与脂代谢关联的易感基因 | 第17-23页 |
·与其它路径关联的易感基因 | 第23-24页 |
·自由基 | 第24-27页 |
·自由基的类型 | 第24-25页 |
·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和机制 | 第25-26页 |
·自由基对线粒体的损伤 | 第26-27页 |
·自由基的清除 | 第27页 |
·抗氧化剂 | 第27-32页 |
·抗氧化剂简介 | 第27页 |
·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| 第27-28页 |
·常用抗氧化剂的类型 | 第28页 |
·常用抗氧化剂的应用 | 第28-32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| 第32-34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2-3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33-34页 |
第二章 红曲对2型糖尿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| 第34-51页 |
·引言 | 第34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4-40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35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35-3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8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38-40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0-46页 |
·体重及相关组织重量变化 | 第40-41页 |
·血液中各指标变化 | 第41-43页 |
·各组织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 | 第43-46页 |
·讨论 | 第46-49页 |
·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总结 | 第49-51页 |
第三章 虾青素对2型糖尿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| 第51-60页 |
·引言 | 第51-52页 |
·实验设计与方法 | 第52-54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52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52-5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54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4-58页 |
·经虾青素治疗后各组血清指标的差异 | 第54-55页 |
·经虾青素治疗后各组基因表达量的差异 | 第55-58页 |
·讨论 | 第58-59页 |
·总结 | 第59-60页 |
第四章 洛伐他汀及红曲和虾青素混合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| 第60-77页 |
·引言 | 第60-61页 |
·实验设计与方法 | 第61-63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61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61-6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62-63页 |
·数据统计方法 | 第63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63-71页 |
·治疗结束后各组血液指标的比较 | 第63-64页 |
·治疗结束后各组基因表达量的比较 | 第64-71页 |
·讨论 | 第71-76页 |
·红曲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 | 第71-72页 |
·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 | 第72-73页 |
·虾青素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 | 第73-74页 |
·红曲和虾青素混合物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 | 第74-76页 |
·总结 | 第76-77页 |
结论与创新点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