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6页 |
·引言 | 第11页 |
·香附研究及其进展 | 第11-18页 |
·药理作用 | 第12-13页 |
·临床应用 | 第13页 |
·化学成分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产地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香附挥发油分析方法 | 第15-18页 |
·水蒸气蒸馏(Steam Distillation,SD) | 第15-16页 |
·溶剂萃取(Solvent Extraction,SE) | 第16页 |
·超临界萃取(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,SFE) | 第16-17页 |
·加压流体萃取(Pressurised Liquid Extraction,PLE) | 第17-18页 |
·顶空固相微萃取(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,HS-SPME) | 第18页 |
·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发展及理论 | 第18-25页 |
·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发展 | 第18-22页 |
·纤维针式固相微萃取技术 | 第18-20页 |
·搅拌棒式固相微萃取技术 | 第20-22页 |
·固相微萃取技术的理论 | 第22-25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香附挥发性成分的顶空MC萃取-TD-GC/MS法 | 第26-40页 |
·引言 | 第26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6-29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26-27页 |
·实验条件 | 第2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9-35页 |
·热解吸条件的优化 | 第30页 |
·MC萃取条件的优化 | 第30-34页 |
·萃取温度的选择 | 第30-32页 |
·萃取时间的选择 | 第32-33页 |
·样品量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·顶空体积的选择 | 第34页 |
·色谱初始温度及程序升温的选择 | 第34-35页 |
·香附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36-40页 |
第三章 香附挥发性成分的SD、SPME-GC法分析及与MC萃取-TD-GC法的比较 | 第40-49页 |
·引言 | 第4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0-42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40-41页 |
·实验条件 | 第4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2-48页 |
·SD及SPME条件的选择 | 第42-43页 |
·SD条件的选择 | 第42页 |
·SPME条件的选择 | 第42-43页 |
·香附挥发性成分的SD、SPME及MC萃取-TD-GC法结果的比较 | 第43-48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不同产地的香附挥发性成分的顶空MC萃取-TD-GC/MS法鉴别研究 | 第49-62页 |
·引言 | 第49-5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0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50页 |
·实验条件与方法(同第二章) | 第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61页 |
·香附指纹图谱的建立 | 第50-57页 |
·共有指纹峰的标定及特征描述 | 第50-53页 |
·共有峰与非共有峰比值 | 第53页 |
·参照峰的选择 | 第53-56页 |
·共有指纹峰面积比值 | 第56-57页 |
·相似度评价 | 第57-59页 |
·聚类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不同产地主要成分的比较 | 第60-61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62-64页 |
·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62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 | 第62-63页 |
·论文的不足与值得再深入研究的问题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0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