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

北京宋庄艺术群落生态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目录第7-10页
绪论第10-31页
 第一节 论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第二节 研究背景、对象第11-20页
 第三节 研究现状第20-28页
 第四节 研究方法与意义第28-31页
第一章 宋庄艺术群落发展概况第31-47页
 第一节 背景与成因第31-34页
  一 历史背景第32页
  二 文化成因第32-33页
  三 从圆明园到宋庄第33-34页
 第二节 艺术群落发展历程第34-36页
  一 发端期(1993-2000)第34页
  二 稳固期(2000-2005)第34-35页
  三 激增期(2005-2012)第35页
  四 变革期(2012至今)第35-36页
 第三节 宋庄艺术群落现状第36-47页
  一 宋庄数据第36-46页
  三 宋庄艺术节第46-47页
第二章 宋庄艺术群落生态现状第47-64页
 第一节 宋庄艺术生态环境构成第47-56页
 第二节 艺术家生态现状第56页
 第三节 画廊生态现状第56-61页
 第四节 美术馆生态现状第61-63页
 第五节 其他艺术机构生存现状第63页
 第六节 民间社会团体生态现状第63-64页
第三章 宋庄艺术群落生态谱系第64-80页
 第一节 宋庄艺术人群生态谱系第64-73页
  一 市场生态谱系第64-70页
  二 生活生态谱系第70-72页
  三 艺术生态谱系第72-73页
 第二节 艺术群落生态环境对从业人群要求第73-80页
  一 对市场坏境的正确认知第74-76页
  二 各职业平台从业要求第76-80页
第四章 宋庄艺术群落生态环境破坏与保护第80-92页
 第一节 “艺术品博览会”与“艺术家艺术节”的博弈第80-83页
  一 背景之弈:“官办”与“民办”第81页
  二 主体之弈:艺术品与艺术家第81页
  三 形式之弈:“舶来品”与“宋庄制造”第81-82页
  四 角色之弈:举办地与举办者第82页
  五 内核之弈:文化产业与艺术家第82-83页
  六 文化语境之弈:输入与逃避第83页
 第二节 消失的宋庄第83-88页
  一 究竟什么是宋庄第83-85页
  二 宋庄之忧第85-87页
  三 宋庄艺术群落生态系统的破坏第87-88页
 第三节 艺术群落生态环境保护第88-92页
  一 政策帮助与扶植第88-90页
  二 大型公立性公益美术馆落地第90页
  三 国家扶植性艺术基金第90-91页
  四 评判标准的建立第91-92页
结语第92-95页
 一 关于中国艺术市场的反思第93页
 二 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反思第93-94页
 三 关于中国艺术群落的反思第94-95页
附表第95-155页
 附表1:宋庄艺术群落主要活动艺术家名册第95-126页
 附表2:宋庄艺术群落大事记第126-143页
 附表3:中国艺术市场主要当代艺术家价格表第143-155页
参考文献第155-160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第160-161页
致谢第161-162页

论文共1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伯明翰学派的电视观
下一篇:身份变异与精神超越--清末民初王一亭美术活动(1900-191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