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螺离心式脱水机运行分析及脱水效果改善探索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1章 引言 | 第8-25页 |
| ·背景 | 第8-10页 |
| ·社会背景 | 第8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| ·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来源及性质 | 第10-13页 |
| ·来源、分类和性质 | 第10-11页 |
| ·污泥特性 | 第11-13页 |
| ·污泥脱水性能和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·污泥脱水性能 | 第13页 |
| ·常用的脱水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·污泥脱水效果的评价指标 | 第15页 |
| ·卧螺离心脱水机简介及影响因素 | 第15-20页 |
| ·卧螺离心机的发展和优势 | 第16页 |
| ·卧螺离心机原理 | 第16-17页 |
| ·卧螺离心机影响因素 | 第17-20页 |
| ·絮凝剂及添加剂作用 | 第20-23页 |
| ·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| 第21-22页 |
| ·两性聚丙烯酰胺 | 第22页 |
| ·添加剂 | 第22-23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2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| 第2章 污泥脱水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5-33页 |
| ·运行工艺及脱水设备介绍 | 第25-26页 |
| ·污泥性质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| ·污泥性能与离心脱水效果的关系 | 第27-31页 |
| ·泥饼含水率与污泥体积指数的关系 | 第27-28页 |
| ·泥饼含水率与污泥龄的关系 | 第28-29页 |
| ·泥饼含水率与出水 SS 浓度的关系 | 第29-31页 |
| ·絮凝剂投加与离心脱水效果的关系 | 第31-32页 |
| ·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第3章 卧螺离心脱水机调控分析 | 第33-40页 |
| ·概述 | 第33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·泥饼含水率与各参数之间关系的定性说明 | 第34-35页 |
| ·差速与各参数之间关系的定性说明 | 第35-36页 |
| ·扭矩与差速、泥饼含水率相关性差 | 第36页 |
| ·脱水机调控方法 | 第36-38页 |
| ·实现脱水机量化调控的问题 | 第38-39页 |
| ·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4章 化学调质对改善污泥脱水效果的研究 | 第40-61页 |
| ·絮凝剂的选择及分析 | 第40-46页 |
| ·小试方案 | 第41页 |
| ·中试方案 | 第41-42页 |
| ·生产性实验方案 | 第42页 |
| 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2-46页 |
| ·絮凝剂筛选实验小结 | 第46页 |
| ·两性+阳离子絮凝剂联合投加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6-58页 |
| ·烧杯选型实验 | 第47-52页 |
| ·上机实验 | 第52-56页 |
| 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生石灰与阳离子絮凝剂联合使用研究 | 第58-60页 |
| ·实验方法和结果 | 第58-60页 |
| ·经济分析 | 第60页 |
| ·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第5章 节能降耗分析 | 第61-66页 |
| ·PAM 加药系统校核 | 第61-64页 |
| ·加药系统概述 | 第61-62页 |
| ·下药量的校核 | 第62-64页 |
| ·PAM 溶药系统溶药要求和注意事项 | 第64页 |
| ·脱水系统节电尝试 | 第64-65页 |
| ·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66-68页 |
| ·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·建议 | 第67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附录 A 主要污泥性质分析方法 | 第72-77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