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生产管理论文--企业技术管理论文

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1 引言第9-1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0-14页
     ·国外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·我国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14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·可能存在的创新与存在的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可能存在的创新第15页
     ·可能存在的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16-17页
2 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第17-24页
   ·技术创新的涵义与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技术创新的涵义第17页
     ·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·技术创新的要素第18-19页
   ·技术创新的分类第19-21页
     ·突破型创新与改进型创新第19页
     ·产品创新、工艺创新与管理创新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节约劳动技术创新、节约资本技术创新和中性技术创新第20页
     ·模仿创新、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第20-21页
   ·技术创新的作用第21-23页
     ·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第22页
     ·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22-23页
   ·小结第23-24页
3 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4-37页
   ·安徽省大中型企业环境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资源条件的影响第24页
     ·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第24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条件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中部崛起的机遇第25页
   ·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现状第25页
   ·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第25-27页
     ·从企业的规模分析,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最为活跃第26页
     ·从各地区来看,合肥市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第26-27页
     ·从创新分类来看,大中型工业企业以集成创新为主第27页
   ·安徽省与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比较分析第27-35页
     ·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开发新产品经费投入第28-29页
     ·R&D 经费内部支出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科学家与工程师投入量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科技活动人员投入量第31-32页
     ·企业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新产品的经济效益第33-34页
     ·企业技术创新科技转化程度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第35页
   ·小结第35-37页
4 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评价第37-51页
   ·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第37-41页
     ·设置技术创新指标体系的原则第37页
     ·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组成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第38-40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指标体系第40-41页
   ·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模型分析第41-47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选择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数据的收集第42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第42-47页
   ·影响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因素结果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各个主成分因子中主要因素的解释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主成分因子得分分析第48页
   ·安徽省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第48-51页
     ·微电子设备的价值较小,总体更新较慢第49页
     ·高端人才缺乏第49页
     ·R&D 经费投入强度不足第49页
     ·对新产品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第49-50页
     ·企业拥有专利数量不足第50-51页
5 提升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对策第51-56页
   ·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外部环境,保证技术创新顺利进行第51页
   ·保护企业专利,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51-52页
   ·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保障体系第52页
   ·加大技术创新基础设备投入,提高生产设备先进水平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应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设备更新速度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提高企业微电子设备的装备率第53页
   ·以人为本,提升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吸引第53页
   ·加大对新产品的投资力度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应为新产品开发提供充足的资金第54页
     ·应为新产品开发建立科研机构第54页
   ·鼓励大中型企业走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道路第54-56页
     ·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的合作第54页
     ·企业间的创新合作第54-56页
6 结论与展望第56-58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56-57页
   ·展望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作者简介第61页
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六安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
下一篇:我国农林牧渔行业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