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--麦类病虫害论文--病害论文

山东小麦孢囊线虫群体对环境响应的表型特征及滞育机制

中文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1 前言第11-23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的地理分布及经济重要性第11-13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性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的寄主范围研究第13页
  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为害症状及病害诊断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的生活史第14-15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的孵化特点第15-16页
   ·病害防治第16-22页
     ·农业栽培技术措施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培育抗性品种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化学防治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生物防治第20-22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2-23页
2 材料与方法第23-37页
   ·不同温度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第23-25页
     ·不同温度处理对新形成小麦孢囊线虫孢囊卵和自由卵孵化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·不同温度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卵孵化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周年动态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孢囊周年孵化动态第25页
     ·土壤中小麦孢囊线虫孢囊和J_2周年动态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孢囊内卵和J_2周年动态第26页
   ·小麦品种(系)对Heterodera avenae群体的抗性鉴定第26-28页
     ·供试小麦品种(系)和线虫群体第26页
     ·鉴定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培养条件第27页
     ·调查与评价第27-28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群体对种植模式的响应第28-30页
     ·供试品种第28页
     ·实验地情况第28页
     ·田间设计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滞育与非滞育卵全蛋白比较第30-37页
  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全蛋白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第30-34页
     ·滞育与非滞育小麦孢囊线虫全蛋白SDS-PAGE比较第34页
     ·滞育与非滞育小麦孢囊线虫全蛋白2-DE比较第34-37页
3 结果与分析第37-53页
   ·不同温度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第37-39页
     ·不同温度处理对新形成小麦孢囊线虫孢囊卵和自由卵孵化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不同温度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卵孵化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周年动态第39-42页
  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孢囊周年孵化动态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土壤中小麦孢囊线虫孢囊和J_2周年动态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孢囊卵和J_2周年动态第41-42页
   ·小麦品种(系)对Heterodera avenae群体的抗性鉴定第42-44页
     ·不同小麦品种对Heterodera avenae群体抗性鉴定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抗感性与小麦根系生长的关系第43-44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群体对种植模式的响应第44-47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滞育与非滞育卵全蛋白比较第47-53页
  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全蛋白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第47-48页
     ·滞育与非滞育小麦孢囊线虫全蛋白SDS-PAGE比较第48-50页
     ·滞育与非滞育小麦孢囊线虫全蛋白2-DE比较第50-53页
4 讨论第53-64页
   ·不同温度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孵化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 ·不同温度处理对新形成小麦孢囊线虫孢囊卵和自由卵孵化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 ·温度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卵孵化的影响第54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周年动态第54-56页
  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孢囊周年孵化动态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土壤中的小麦孢囊线虫孢囊和J_2周年动态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孢囊内卵和J_2周年动态第56页
   ·小麦品种(系)对Heterodera avenae群体的抗性鉴定第56-58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群体对种植模式的响应第58-59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滞育与非滞育卵全蛋白比较第59-64页
  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全蛋白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第59-60页
     ·滞育与非滞育小麦孢囊线虫全蛋白SDS-PAGE比较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滞育与非滞育小麦孢囊线虫全蛋白2-DE比较第61-64页
5 结论第64-66页
   ·不同温度处理对新形成小麦孢囊线虫袍囊卵和自由卵輕化的影响第64页
   ·小麦抱囊线虫周年动态第64页
   ·小麦品种(系)对Heterodera avenae群体的抗性鉴定第64-65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群体对种植模式的响应第65页
   ·小麦孢囊线虫滞育与非滞育卵全蛋白比较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山东省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组成、产毒化学型及hpa99和AtMYB44转基因小麦研究
下一篇:轮枝镰孢菌(Fusarium verticillioide)孢子表面蛋白提取、基因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