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5页 |
1 绪论 | 第15-2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5-20页 |
·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态势与自主创新的紧迫性 | 第15-16页 |
·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是一个技术整合过程 | 第16-19页 |
·技术整合与自主创新能力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范围与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1-2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·各章内容安排 | 第23页 |
·论文创新点 | 第23-2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25-43页 |
·技术的概念及其特性 | 第25-26页 |
·技术整合的内涵及其演化 | 第26-29页 |
·国外关于技术整合概念的研究 | 第26-27页 |
·我国学者对技术整合概念的发展 | 第27-29页 |
·外部技术整合的相关研究 | 第29-33页 |
·外部技术整合能力 | 第29-31页 |
·外部技术整合与内部研发能力 | 第31-32页 |
·外部技术整合对技术追赶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本文相关理论工具 | 第33-40页 |
·产品技术链理论 | 第33-34页 |
·组织学习理论 | 第34-35页 |
·知识转移理论 | 第35-37页 |
·自组织系统演化理论 | 第37-40页 |
·以往文献的评述 | 第40-4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3 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现状 | 第43-59页 |
·技术发展历程:基于外部技术整合的视角 | 第43-48页 |
·初创期: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得到技术援助(1950-1965) | 第43-44页 |
·缓慢成长期:国内技术扩散(1965-1980) | 第44页 |
·全面发展期:大规模技术引进与合资(1980-2000) | 第44-46页 |
·高速发展期:自主创新能力的成长(2000-今) | 第46-48页 |
·外部技术利用的现状: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| 第48-51页 |
·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| 第49页 |
·企业外部技术资源的来源 | 第49-50页 |
·企业对利用外部技术资源的观点 | 第50页 |
·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对内部研发能力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技术发展特征:基于专利数据的分析 | 第51-57页 |
·专利类型的分布 | 第51-52页 |
·专利技术领域的分布 | 第52-53页 |
·技术比较优势的分布 | 第53-5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4 外部技术整合的理论模型:“双链模型” | 第59-85页 |
·“双链模型”的整体框架 | 第59-67页 |
·“学习链”维度的提出:基于对技术特性的剖析 | 第59-62页 |
·“技术链”维度的提出:基于对整车企业技术特征的剖析 | 第62-65页 |
·“双链模型”整体结构及描述 | 第65-67页 |
·“学习链”解析 | 第67-78页 |
·技术载体整合 | 第67-70页 |
·技术知识整合 | 第70-74页 |
·研发惯例整合 | 第74-77页 |
·“学习链”三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| 第77-78页 |
·“技术链”解析 | 第78-83页 |
·前沿研究开发 | 第78-79页 |
·整车架构技术 | 第79-80页 |
·核心元件技术 | 第80页 |
·整车制造技术 | 第80-81页 |
·“技术链”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| 第81-8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5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整合路径及演进:基于双链模型的分析 | 第85-119页 |
·各种方式下的技术整合活动剖析 | 第85-99页 |
·技术购买 | 第85-87页 |
·研发外包 | 第87-90页 |
·合作开发 | 第90-92页 |
·兼并收购 | 第92-93页 |
·高端人才引进 | 第93-95页 |
·逆向工程 | 第95-97页 |
·技术整合方式小结 | 第97-99页 |
·外部技术整合的现状及演进 | 第99-115页 |
·外部技术整合的现状 | 第99-104页 |
·外部技术整合的演进 | 第104-110页 |
·中外合资模式下的技术整合与自主创新 | 第110-115页 |
·外部技术整合发展:启示与建议 | 第115-118页 |
·强化学习意愿 | 第115页 |
·纵向延伸“学习链” | 第115-117页 |
·横向拓展“技术链” | 第117-11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18-119页 |
6 外部技术整合能力演化研究 | 第119-143页 |
·能力演化分析的理论基础 | 第119-120页 |
·能力演化的驱动因素及演化过程 | 第120-133页 |
·能力演化的驱动因素 | 第120-126页 |
·技术整合能力增长的演化过程模型 | 第126-133页 |
·技术整合能力增长演化机理 | 第133-138页 |
·技术整合能力增长演化机理模型 | 第133-134页 |
·能力增长的动因 | 第134-135页 |
·能力增长机制 | 第135-138页 |
·促进技术整合能力增长的相关建议 | 第138-142页 |
·企业层面的建议 | 第138-140页 |
·政府层面的建议 | 第140-14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42-143页 |
7 外部技术整合路径及能力演化案例分析:长安汽车 | 第143-171页 |
·案例研究方法的适用性 | 第143-144页 |
·案例背景 | 第144-147页 |
·外部技术整合路径演化 | 第147-155页 |
·“技术链”整合路径 | 第147-152页 |
·“学习链”整合路径 | 第152-154页 |
·外部技术整合路径演化特征小结 | 第154-155页 |
·外部技术整合能力增长演化 | 第155-169页 |
·外部环境:能力增长的压力与推力 | 第155-159页 |
·内部资源:能力增长的来源 | 第159-165页 |
·组织学习:能力增长的动因 | 第165-167页 |
·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决心:关键的随机涨落诱因 | 第167-16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69-171页 |
8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171-175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171-172页 |
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172-1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5-183页 |
附录 | 第183-18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87-191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