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DSP的太阳能无差控制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·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太阳能是可再生洁净能源的主角 | 第10-11页 |
| ·光伏发电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| 第11页 |
| ·光伏并网发电的现状及发展 | 第11-15页 |
| ·并网发电是光伏发电的趋势 | 第11-12页 |
| ·全球光伏并网发电的现状与发展 | 第12-13页 |
| ·我国光伏并网发电的现状及发展 | 第13-14页 |
| ·我国并网发电亟待解决的问题 | 第14-15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章 光伏并网系统结构和并网逆变器 | 第17-28页 |
| ·光伏并网的结构 | 第17-23页 |
| ·集中式结构 | 第17-18页 |
| ·交流模块式结构 | 第18-19页 |
| ·串型结构 | 第19-20页 |
| ·多支路结构 | 第20-21页 |
| ·主从结构 | 第21-22页 |
| ·直流模块式结构 | 第22-23页 |
| ·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分类 | 第23-25页 |
| ·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| 第24页 |
| ·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结构 | 第24-25页 |
| ·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组成 | 第25-26页 |
| ·光伏并网系统的总体设计 | 第26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三章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主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| 第28-39页 |
| ·直流变换(DC/DC)电路 | 第28-33页 |
| ·直流变换(DC/DC)电路结构 | 第28-31页 |
| ·Boost 电路的参数设计 | 第31-33页 |
| ·直流逆变(DC/AC)电路 | 第33-37页 |
| ·直流逆变(DC/AC)电路的拓扑结构 | 第33-34页 |
| ·直流逆变(DC/AC)电路功率器件的选取 | 第34-35页 |
| ·直流逆变(DC/AC)电路的参数设计 | 第35-37页 |
| ·系统主电路方案 | 第37-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四章 光伏并网系统的控制策略 | 第39-53页 |
| ·最大功率点跟踪 | 第39-45页 |
| ·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的原理 | 第39-40页 |
| ·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原理 | 第40-41页 |
| ·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分析比较 | 第41-45页 |
| ·DC/AC 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| 第45-50页 |
| ·DC/AC 逆变器控制策略的分析比较 | 第46-47页 |
| ·基于功率前馈的无差拍电流控制 | 第47-50页 |
| ·孤岛效应检测策略 | 第50-52页 |
| ·孤岛效应的不良影响 | 第50页 |
| ·孤岛效应检测策略 | 第50-5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第五章 基于 DSP 控制系统硬软件设计 | 第53-62页 |
| ·控制芯片 | 第53-55页 |
| ·采样电路 | 第55-56页 |
| ·过零点检测电路 | 第55页 |
| ·电压检测电路 | 第55-56页 |
| ·驱动电路 | 第56-59页 |
| ·信号缓冲电路 | 第56-57页 |
| ·隔离放大电路 | 第57-58页 |
| ·保护电路 | 第58-59页 |
| ·驱动电源选取 | 第59页 |
| ·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| 第59-6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结论 | 第62-64页 |
| 全文总结 | 第62页 |
| 展望 | 第62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-68页 |
| 附件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