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传统日历的文化与形式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课题研究的背景 | 第10页 |
·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·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2-15页 |
·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·课题的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课题的研究框架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日历的历史文化解读 | 第15-22页 |
·日历的概念解析 | 第15页 |
·日历的历史沿革 | 第15-17页 |
·历法的起源及发展 | 第17-18页 |
·对历法产生的认知 | 第17页 |
·历法的演绎过程 | 第17-18页 |
·多种并存的历法 | 第18-21页 |
·以月亮运行周期为依据的阴历 | 第18-19页 |
·以太阳的运行周期为依据的阳历 | 第19页 |
·同时兼顾太阳与月亮运动的阴阳历 | 第19-2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传统日历的现状分析 | 第22-36页 |
·现存日历的主要表现形式 | 第22-29页 |
·按日期分类 | 第22-25页 |
·按样式分 | 第25-28页 |
·按目的分 | 第28-29页 |
·传统日历的功能 | 第29-31页 |
·服务社会功能 | 第29-30页 |
·教化功能 | 第30页 |
·装饰性功能 | 第30-31页 |
·商业广告功能 | 第31页 |
·传统日历设计的必备要素 | 第31-35页 |
·极具表现力的图形 | 第31-33页 |
·不可或缺的文字 | 第33-34页 |
·五彩缤纷的色彩 | 第34页 |
·赋予感情的材质 | 第34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传统日历的文化特征 | 第36-55页 |
·传承悠久的历法文化 | 第36-45页 |
·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| 第36-40页 |
·精准记录的干支纪时法 | 第40-41页 |
·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 | 第41-43页 |
·择吉、风水及民俗民风 | 第43-44页 |
·实用的生活百科知识 | 第44-45页 |
·与传统日历相关的文化 | 第45-49页 |
·历史悠久的民间剪纸 | 第45-48页 |
·现代年轻人追捧的西方星座 | 第48-49页 |
·与传统日历中季节相关的文化 | 第49-53页 |
·季节的养生与饮食文化 | 第49-50页 |
·季节与女性服装的颜色 | 第50-53页 |
·传统日历的形式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5章 传统日历设计的创新探索 | 第55-70页 |
·传统日历设计的不足与再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| 第55-60页 |
·页面设置 | 第55-58页 |
·纸张设置 | 第58-60页 |
·传统日历的文化与形式创新 | 第60-67页 |
·打破传统束缚 | 第60-63页 |
·保留传统文化韵味 | 第63-65页 |
·传授人们知识 | 第65-66页 |
·赋予独特意义 | 第66页 |
·形式与功能的创新 | 第66-67页 |
·传统日历设计的创新思维 | 第67-69页 |
·发散 | 第68页 |
·联想 | 第68-69页 |
·传统日历设计创新理念举例 | 第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2页 |
毕业设计 | 第72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8页 |
附录一 | 第78-8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