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交通运输经济论文--旅游经济论文--中国旅游事业论文--地方旅游事业论文

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经济效应及调控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目录第8-11页
图目录第11-13页
表目录第13-14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4-31页
 第一节 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-20页
  一、 研究背景第14-19页
  二、 研究意义第19-20页
 第二节 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20-28页
  一、 旅游经济效应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0-24页
  二、 冰雪旅游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4-27页
  三、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7-28页
 第三节 研究框架和方法第28-31页
  一、 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8-29页
  二、 研究方法第29页
  三、 技术路线第29-31页
第二章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基础第31-56页
 第一节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相关概念解析第31-34页
  一、 冰雪旅游的概念第31-32页
  二、 旅游经济效应的内涵第32-34页
  三、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的界定第34页
 第二节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基础第34-48页
  一、 旅游地理学理论第34-37页
  二、 经济地理学理论第37-41页
  三、 区域经济学理论第41-44页
  四、 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44-46页
  五、 其他相关理论第46-48页
 第三节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作用机制分析第48-55页
  一、 旅游业的经济特性第48-49页
  二、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传导过程第49-50页
  三、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驱动力系统第50-53页
  四、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作用方式第53-55页
 第四节 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三章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经济效应评估体系构建第56-67页
 第一节 评估原则第56-57页
  一、 科学性第56页
  二、 可操作性第56页
  三、 综合性第56页
  四、 代表性第56-57页
 第二节 评估思路与模型选择第57-63页
  一、 协整分析第57-58页
  二、 误差修正模型(ECM)第58页
  三、 格兰杰(Granger)因果关系检验第58-59页
  四、 灰色关联模型第59-61页
  五、 BP 神经网络模型第61-63页
 第三节 评估体系构建第63-66页
  一、 评估范围界定第63-64页
  二、 冰雪旅游数据获取第64页
  三、 评估视角与指标选取第64-66页
 第四节 本章小结第66-67页
第四章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经济效应评估第67-98页
 第一节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概述第67-71页
  一、 冰雪旅游发展条件与演进过程第67-68页
  二、 冰雪旅游的发展特征第68-70页
  三、 冰雪旅游存在的问题第70-71页
 第二节 冰雪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第71-79页
  一、 建模分析第71-72页
  二、 分区评价第72-79页
 第三节 冰雪旅游产业关联评价第79-87页
  一、 建模分析第80页
  二、 分区评价第80-87页
 第四节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预测第87-93页
  一、 建模分析第87-88页
  二、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预测第88-93页
 第五节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经济效应评估结果分析第93-97页
  一、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经济规模分析第93-94页
  二、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第94-95页
  三、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关联效应分析第95-97页
  四、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经济效应预测分析第97页
 第六节 本章小结第97-98页
第五章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经济效应调控第98-113页
 第一节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经济效应调控背景第98-99页
  一、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调控的国际环境第98页
  二、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调控的国内环境第98-99页
  三、 冰雪旅游经济效应调控的区域环境第99页
 第二节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经济效应调控目标第99-100页
  一、 冰雪旅游经济总体水平的提升第99页
  二、 冰雪旅游产业关联性的提高第99-100页
  三、 冰雪旅游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第100页
  四、 冰雪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第100页
 第三节 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经济效应调控路径第100-112页
  一、 冰雪旅游资源的品牌整合第100-104页
  二、 冰雪旅游产业集群的培育第104-106页
  三、 冰雪旅游空间布局优化第106-109页
  四、 加强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市场体系建设第109-110页
  五、 加强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发展的“软环境”建设第110-112页
 第四节 本章小结第112-113页
第六章 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13-116页
 一、 主要研究结论第113-114页
 二、 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14-115页
 三、 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第115-116页
参考文献第116-126页
附录第126-128页
后记第128-130页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30-131页
在学期间参与课题第131页

论文共13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世界金融地理层级性及中国金融发展战略研究
下一篇:毛泽东的政党关系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