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条件下沥青烟尘评价系统与抑制技术研究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8-13页 |
| ·工业处理沥青烟的方法 | 第9-10页 |
| ·实验室测定沥青烟的方法 | 第10-11页 |
| ·常用的沥青烟吸附材料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问题 | 第13-15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的路线框架图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章 沥青烟尘吸附材料的选定 | 第15-34页 |
| ·重量法 | 第15-18页 |
| ·重量法的原理 | 第15页 |
| ·仪器 | 第15-16页 |
| ·样品采集和保存 | 第16页 |
| ·分析步骤 | 第16-17页 |
| ·计算和结果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·烟尘吸附材料的选择 | 第18-25页 |
| ·吸附的原理 | 第19页 |
| ·吸附材料选择依据 | 第19-20页 |
| ·吸附材料的各项指标 | 第20-25页 |
| ·烟尘吸附材料的对比试验 | 第25-33页 |
| ·烟尘吸附装置的简介 | 第26页 |
| ·烟尘吸附材料的对比实验 | 第26-28页 |
| 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28-31页 |
| ·最佳烟尘吸附材料的确定 | 第31-3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三章 沥青发烟量的测定方法及评价系统的研发 | 第34-47页 |
| ·沥青发烟量的测定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·“沥青烟尘测定方法”研发思路 | 第34页 |
| ·沥青烟尘测定步骤 | 第34-35页 |
| ·沥青烟尘的评价系统 | 第35-43页 |
| ·沥青烟尘的评价系统的筛选实验 | 第35-37页 |
| ·沥青烟尘的评价系统的最终确定 | 第37-42页 |
| ·沥青烟尘测定方法总结 | 第42-43页 |
| ·生产条件改变对沥青烟释放量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| ·不同温度与空气流速水平对沥青烟释放量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| ·搅拌状态对沥青烟释放量的影响 | 第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| 第四章 沥青烟尘成分及抑制机理分析 | 第47-60页 |
| ·沥青成分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沥青的元素组成 | 第47-48页 |
| ·沥青的组分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沥青在连续热状态下的变化 | 第49-54页 |
| ·沥青在连续热状态下组分的变化 | 第49-51页 |
| ·沥青在连续热状态下的氧化老化 | 第51-52页 |
| ·自由基的抑制 | 第52-54页 |
| ·沥青烟尘的成分分析 | 第54-59页 |
| ·沥青烟尘的成分确定 | 第54-55页 |
| ·沥青污染物毒害性分析 | 第55-58页 |
| ·抑烟剂的选择依据 | 第58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五章 抑烟剂的优选及抑烟效果分析 | 第60-74页 |
| ·试验材料与主要设备的确定 | 第60-61页 |
| ·抑烟沥青的性能评价 | 第61-68页 |
| ·抑烟剂的技术指标 | 第61-66页 |
| ·抑烟剂的优选 | 第66-68页 |
| ·抑烟剂最佳掺量的确定 | 第68页 |
| ·抑烟剂掺量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| 第68-73页 |
| ·抑烟沥青的三大指标分析 | 第68-72页 |
| ·抑烟沥青的性能分析 | 第72-7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|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 | 第74-76页 |
| 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74页 |
| ·主要创新点 | 第74-75页 |
| ·展望 | 第75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|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