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8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·引言 | 第8页 |
| ·支盘桩的主要特征及优缺点 | 第8-10页 |
| ·支盘桩的主要特征 | 第8-9页 |
| ·支盘桩的主要优缺点 | 第9-10页 |
| ·支盘桩的适用范围 | 第10页 |
| ·支盘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本课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| ·本课题的意义 | 第12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-14页 |
| 第2章 竖向承载单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及荷载传递理论分析方法 | 第14-17页 |
| ·竖向承载单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| 第14页 |
| ·桩-土荷载传递理论分析方法 | 第14-16页 |
| ·荷载传递法 | 第14-15页 |
| ·弹性理论法 | 第15页 |
| ·剪切位移法 | 第15页 |
| ·有限单元法 | 第15-1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| 第3章 水平承载单桩的受力机理及承载力计算方法 | 第17-23页 |
| ·水平承载单桩的变形与失效原理 | 第17-18页 |
| ·水平承载单桩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| 第18-22页 |
| ·极限地基反力法 | 第18-20页 |
| ·弹性地基反力法 | 第20-21页 |
| ·弹塑性地基反力法 | 第21-22页 |
| ·数值计算方法 | 第2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| 第4章 支盘桩模型试验研究 | 第23-41页 |
| ·试样土样标定 | 第23-28页 |
| ·直接剪切试验 | 第23-26页 |
| ·固结试验 | 第26-28页 |
| ·模型试验概况 | 第28-32页 |
| ·试验装置 | 第28-30页 |
| ·试验设备 | 第30-32页 |
| ·试验加载方案 | 第32页 |
| ·终止加载条件 | 第32页 |
| ·试验数据标定 | 第32-33页 |
| ·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3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5章 支盘桩的数值模拟研究 | 第41-68页 |
| ·有限元法及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简介 | 第41-43页 |
| ·有限元法简介 | 第41-42页 |
| ·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 简介 | 第42-43页 |
| ·数值模拟方案设计 | 第43-51页 |
| ·基本假定 | 第43页 |
| ·桩、土本构模型 | 第43-50页 |
| ·计算参数的选取 | 第50页 |
| ·边界条件 | 第50-51页 |
| ·模型的建立 | 第51-53页 |
| ·单元的选择 | 第51页 |
| ·桩土界面接触处理 | 第51-52页 |
| ·网格划分 | 第52-53页 |
| ·施加荷载 | 第53页 |
| ·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| 第53-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69页 |
| ·结论 | 第68页 |
| ·展望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3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