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3页 |
·杆状病毒概述 | 第13-16页 |
·杆状病毒的概念与分类 | 第13页 |
·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宿主的作用 | 第13-16页 |
·杆状病毒的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·杆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 | 第16页 |
·与病毒复制相关的基因 | 第16-17页 |
·与病毒转录相关的基因 | 第17-18页 |
·与病毒表达相关的基因 | 第18页 |
·酵母双杂交的应用 | 第18-20页 |
·酵母双杂交的原理 | 第18-19页 |
·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·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| 第20-23页 |
第2章 感染 BmNPV 家蚕中肠组织 cDNA 文库的构建 | 第23-37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3-26页 |
·菌种来源 | 第23页 |
·实验主要试剂 | 第23页 |
·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| 第23-25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6-31页 |
·获取感染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(BmNPV)中肠 | 第26页 |
·提取感染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(BmNPV)中肠的总 RNA | 第26页 |
·RT-PCR 扩增 | 第26-28页 |
·琼脂糖凝胶的制备与电泳 | 第28页 |
·用 CHROMA SPIN TE-400 Columns 方法纯化 cDNA | 第28页 |
·将纯化 cDNA 转入 Y187 酵母菌株 | 第28-30页 |
·酵母文库的鉴定 | 第30页 |
·酵母文库插入片度的鉴定 | 第30-31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1-35页 |
·总 RNA 的制备 | 第31-33页 |
·cDNA 纯化前后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33-34页 |
·cDNA 文库的质量鉴定 | 第34-35页 |
·讨论 | 第35-37页 |
第3章 诱饵的构建 | 第37-47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7页 |
·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| 第37页 |
·实验主要试剂 | 第37页 |
·常用溶液培养基的配制 | 第37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37页 |
·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| 第3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7-43页 |
·目的基因的克隆 | 第37-40页 |
·目的基因连接到 PGBKT-7 载体 | 第40-41页 |
·质粒 PGBKT-7-bait 转入酵母细胞 | 第41-42页 |
·酵母转化效率的鉴定 | 第42页 |
·诱饵载体转入酵母细胞自激活检测和毒性检测 | 第42页 |
·酵母质粒的 PCR 鉴定 | 第42-43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目的片段的克隆 | 第43页 |
·目的片段与 pGBKT7 载体连接 | 第43-45页 |
·重组质粒转入酵母 Y2HGold 感受态细胞及其转化效率 | 第45页 |
·诱饵毒性检测 | 第45页 |
·自激活性的检测 | 第45页 |
·酵母重组质粒的鉴定 | 第45页 |
·讨论 | 第45-47页 |
第4章 文库筛选实验及阳性克隆的鉴定 | 第47-57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7页 |
·供试菌株 | 第47页 |
·实验主要试剂 | 第47页 |
·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| 第47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47页 |
·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| 第4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7-50页 |
·杂交对照试验 | 第47-48页 |
·酵母诱饵菌株筛选 cDNA 文库 | 第48-49页 |
·涂布平板并计算杂交效率及筛选的克隆总数 | 第49页 |
·筛选杂合子并进行测序 | 第49-50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0-53页 |
·杂交对照试验结果 | 第50-51页 |
·杂交结果的显微镜观察 | 第51页 |
·计算杂交的转化效率和筛选的克隆总数 | 第51-52页 |
·筛选杂合体并进行测序的实验结果 | 第52-53页 |
·讨论 | 第53-57页 |
结论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