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29页 |
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·选题的目的 | 第10页 |
·选题的意义 | 第10页 |
2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0-27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7页 |
·贫困的概念 | 第10-12页 |
·贫困的识别 | 第12-13页 |
·贫困的成因 | 第13-16页 |
·贫困的对策 | 第16-17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7-26页 |
·贫困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·贫困的识别 | 第18-22页 |
·贫困的成因 | 第22-25页 |
·贫困的对策 | 第25-26页 |
·对相关研究的评述 | 第26-27页 |
3 研究的内容 | 第27-28页 |
4 研究的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相结合 | 第28页 |
·案例研究法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29-37页 |
1 贫困的内涵及其度量 | 第29-33页 |
·贫困的定义与分类 | 第29-31页 |
·贫困的定义 | 第29-30页 |
·贫困的分类 | 第30-31页 |
·贫困的度量 | 第31-33页 |
·贫困线定义 | 第32页 |
·贫困线的确定 | 第32-33页 |
2 信息不对称原理、后果及其解决机制 | 第33-37页 |
·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| 第33页 |
·委托——代理关系 | 第33-35页 |
·委托——代理关系的含义及构成条件 | 第33-34页 |
·委托——代理模型 | 第34-35页 |
·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| 第35-36页 |
·逆向选择 | 第35-36页 |
·道德风险 | 第36页 |
·激励机制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农村扶贫工作的历史回顾与农村贫困对象瞄准的现行机制 | 第37-47页 |
1 历史沿革、贫困标准与减贫模式 | 第37-43页 |
·农村扶贫工作的历史沿革 | 第37-38页 |
·体制改革推动式扶贫 | 第37页 |
·大规模开发式扶贫 | 第37页 |
·重点攻坚式扶贫 | 第37-38页 |
·参入式扶贫开发 | 第38页 |
·"双轮驱动"式扶贫开发 | 第38页 |
·农村贫困对象确定的标准与数量 | 第38-42页 |
·农村贫困人口确定标准 | 第38-41页 |
·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| 第41-42页 |
·农村减贫的主要模式 | 第42-43页 |
2 农村贫困对象瞄准的现行机制及其瞄准精度 | 第43-47页 |
·农村贫困对象瞄准的现行机制 | 第43-45页 |
·区域瞄准 | 第43-45页 |
·人口瞄准 | 第45页 |
·农村贫困对象瞄准精度的判断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农村贫困对象瞄准偏差:信息不对称视角的分析 | 第47-61页 |
1 农村贫困对象瞄准中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| 第47-55页 |
·农村贫困对象瞄准中的博弈关系及其过程 | 第47-49页 |
·农村贫困对象瞄准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| 第47-48页 |
·农村贫困对象瞄准中的博弈过程 | 第48-49页 |
·农村贫困对象瞄准中的博弈模型 | 第49-55页 |
·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| 第49-50页 |
·政府与扶贫机构之间的博弈模型 | 第50-53页 |
·扶贫机构与扶贫对象之间的博弈模型 | 第53-55页 |
2 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村贫困对象瞄准偏差的表现 | 第55-58页 |
·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贫困村驱逐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贫困村 | 第56页 |
·非贫困户对贫困户的驱逐 | 第56页 |
·昔日贫困户对新增贫困户的驱逐 | 第56-57页 |
·能力低的贫困户对能力高的贫困户的驱逐 | 第57-58页 |
3 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村贫困对象瞄准偏差的弊端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降低了扶贫政策的效果,偏离了扶贫政策目标,影响国家科学决策 | 第58页 |
·容易导致腐败的发生 | 第58-59页 |
·不利于社会稳定 | 第59页 |
·会软化扶贫工作中有关法律和规制的作用 | 第59页 |
4 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村贫困对象瞄准偏差的缘由探究 | 第59-61页 |
·信息不对称为前提条件 | 第59-60页 |
·人的自利性是根本原因 | 第60页 |
·监管不到位是外部原因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信息不对称引起贫困对象瞄准偏差的案例分析(以湖南LY市为例) | 第61-67页 |
1 LY市基本概况 | 第61页 |
2 LY市贫困政策的执行情况 | 第61-64页 |
·LY市贫困对象的识别标准 | 第61-62页 |
·LY市扶贫项目执行情况 | 第62-63页 |
·整村推进 | 第62-63页 |
·产业开发 | 第63页 |
·雨露计划 | 第63页 |
·LY市扶贫项目资金运行情况 | 第63-64页 |
·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| 第64页 |
·产业开发扶贫项目 | 第64页 |
·雨露开发扶贫项目 | 第64页 |
3 LY市贫困对象瞄准偏差的现实体现 | 第64-67页 |
第六章 贫困对象瞄准机制构建及其保障措施 | 第67-73页 |
1 信息不对称下贫困对象瞄准机制构建 | 第67-68页 |
·建立和完善贫困对象识别机制 | 第67页 |
·建立贫困对象动态监管机制 | 第67页 |
·健全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| 第67-68页 |
·强化扶贫工作责任体制 | 第68页 |
2 确保瞄准机制有效运行的具体建议 | 第68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