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小说论文--新体小说论文

中国文化叙事学发展历程与主要视角模式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3页
导论第13-23页
 第一节 中国文化叙事学:写作的缘起与目标第13-16页
 第二节 “文化叙事学”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16-21页
 第三节 前期资料准备与研究方法预设第21-23页
第一章 中国文化叙事学发展历程概述第23-56页
 第一节 中国文化叙事学发展概况第23-46页
  1、中国文化叙事学理论形态第26-32页
  2、中国文化叙事学的文学批评形态第32-46页
 第二节 中国文化叙事学主要视角类型概述第46-52页
 第三节 中国文化叙事学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背景第52-56页
  1、近现代西方文化研究成果的译介与国内文化研究热潮第52-53页
  2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文化转向第53页
  3、后现代各种文化理论成果在中土的传播第53-54页
  4、国外文化叙事学成果的启发第54-56页
第二章 文化叙事学研究的宏观视角——以张开焱先生的《文化与叙事》为例第56-95页
 第一节 张开焱先生文化叙事学研究成果概述第56-62页
 第二节 从宏观文化角度探讨叙事艺术的发生前提与发展逻辑第62-71页
  1、全面考察叙事的前提与基础第62-64页
  2、深刻剖析叙事的衰落与危机第64-68页
  3、对叙事艺术的未来命运的预言第68-71页
 第三节 从分层结构角度探讨文化与叙事活动的关系第71-85页
  1、从物质媒介看叙事方式的嬗替第72-75页
  2、从物质文化角度看叙事文本的结构第75-77页
  3、从制度文化看叙事类型的选择第77-81页
  4、从精神文化看叙事文化承担的文化使命第81-85页
 第四节 从多种文化理论考察叙事问题的开阔视野第85-88页
  1、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追寻“制度文化产生的基础”第85-86页
  2、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说明制度文化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状态的隔绝第86-87页
  3、运用文化哲学理论来阐释精神文化的符号特性第87-88页
 第五节 张开焱先生文化叙事学宏观视角研究的价值与问题探讨第88-95页
第三章 文化叙事学研究的符号与媒介视角——以傅修延先生的《先秦叙事研究》为例第95-120页
 第一节 傅修延先生文化叙事学研究成果概述第95-99页
 第二节 独特的符号与媒介视角第99-105页
  1、对先民各种叙事工具的探寻第99-101页
  2、对各种叙事物质载体(介质)的研究第101-105页
 第三节 广阔的研究范围第105-111页
  1、“雅俗一体”与“韵散同举”第105-106页
  2、“史稗无分”第106-108页
  3、“三环连锁”第108-109页
  4、“夷夏互证”第109-111页
 第四节 发生学的研究方法第111-115页
  1、“遂客主以首引”叙事程式的发展脉络第111-112页
  2、历史叙事中虚构因素的发展脉络第112页
  3、隐喻性叙事的发展脉络第112-113页
  4、叙事中记言和记事艺术的发展脉络第113-115页
 第五节 中国叙事史发生学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待探讨的问题第115-120页
第四章 文化叙事学研究的民族文化视角——以杨义先生的《中国叙事学》为例第120-159页
 第一节 杨义先生文化叙事学研究的过程和主要成果概述第120-127页
 第二节 民族文化视角中中国叙事学体系的建立第127-142页
  1、揭开中国叙事之起源,梳理叙事发展之脉络第127-129页
  2、提出了一整套中国化的叙事概念术语第129-136页
  3、建立了一整套中国化的叙事概操作规程第136-142页
 第三节 成功解读中国叙事的精神文化密码第142-149页
  1、“致中和”的审美原则与哲学境界第142-143页
  2、结构动词性的“精神契约”第143-144页
  3、叙事时间中的天人之道第144-146页
  4、叙事视角中的文化密码第146-147页
  5、叙事意象中的心灵世界第147-149页
 第四节 重新定位评点家在中国叙事学中的位置与意义第149-155页
  1、返回评点家的本然状态第149-151页
  2、从现代阅读学来考察评点家第151-153页
  3、勾勒评点体制的历史走向:从儒家经典阐释学走向“另一个经典世界”第153-155页
 第五节 杨义先生《中国叙事学》的研究价值与可待探讨的问题第155-159页
第五章 文化叙事学研究的意识形态视角——以高小康先生的《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意识形态》为例第159-187页
 第一节 高小康先生文化叙事学研究成果概述第159-162页
 第二节 全面勾勒中国古典叙事观念中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第162-169页
  1、从“古义小说”到“通俗叙事小说”:梳理“小说”一词概念的演变第162-164页
  2、从“道德”、“情感”到“欲望”:勾勒中国古典叙事观念的形成与演变第164-169页
 第三节 细致描绘中国古典叙事中隐含着意识形态的世界图景第169-174页
  1、叙事中的时间意识:从事件逻辑走向生命历程第169-170页
  2、叙事中的空间关系:幻想空间与历史空间第170-171页
  3、近古叙事的主要世界图景:市井社会第171-174页
 第四节 敏锐揭示中国古典叙事中的文化语境第174-183页
  1、从“边缘”到“中心”:深刻透视叙事艺术中市民地位的转变第174-176页
  2、从“流氓”到“儒商”:深入分析叙事艺术中市民形象的发展第176-178页
  3、从“趣味”到“梦想”:深层开掘叙事艺术中的士人文化第178-183页
 第五节 高小康文化叙事学研究成果的价值与可以继续探讨的问题第183-187页
结语:中国文化叙事学的成就、问题与展望第187-199页
 1、近 20 年来中国文化叙事学研究的成就第187-192页
 2、中国当代文化叙事学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第192-196页
 3、中国当代文化叙事学发展的展望第196-199页
致谢第199-201页
参考文献第201-211页

论文共21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陈白尘戏剧理论研究
下一篇:明清小说批评中的“情理论”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