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古代文学(~1840年)论文

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的诙谐文学理论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2页
绪论第12-22页
第一章 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的诙谐文学理论对前代诙谐文学观念的继承第22-69页
   ·对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“谑而不虐”说的继承第23-36页
   ·对《庄子·天下》“天下沉浊,不可庄语”说的继承第36-49页
   ·对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“谈言微中,可以解纷”说的继承第49-54页
   ·对杨雄《法言·渊骞》“应谐、不穷、正谏、秽德”说的继承第54-62页
   ·对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“理不胜辞,杂以嘲戏”说的继承第62-67页
 第一章 小结第67-69页
第二章 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的诙谐文学理论出现的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背景第69-110页
   ·偏安江左、六朝金粉的政治经济局面第69-96页
   ·“魏晋滑稽,盛相驱扇”的世风的延续第96-109页
 第二章 小结第109-110页
第三章 元至正十五年本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汇校及通过汇校梳理出的文论观点——理解、阐释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的诙谐文学理论的文献依据第110-126页
   ·元至正十五年本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汇校第110-120页
   ·通过汇校元至正十五年本《文心雕龙諧讔》而梳理出的文论观点第120-125页
 第三章 小结第125-126页
第四章 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的诙谐文学理论的体系性第126-132页
   ·构成体系的理论话语和范畴第126-129页
   ·体系结构框架第129-131页
 第四章 小结第131-132页
第五章 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的诙谐文学理论的主干部分——对“諧”这种诙谐文学体裁的理论阐释第132-155页
   ·“諧”的心理根源论第132-139页
   ·“諧”的心理外化论和文体起源论第139-141页
   ·“諧”的主旨论第141-142页
   ·“諧”的形式论第142-147页
   ·“諧”的功能论第147-148页
   ·“諧”的主旨、形式反差流弊论第148-153页
 第五章 小结第153-155页
第六章 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的诙谐文学理论的附属部分——对“谬辞诋戏” 之“讔”的理论阐释第155-158页
   ·“谬辞诋戏”之“讔”的形式论第155-156页
   ·“谬辞诋戏”之“讔”的功能论第156-157页
 第六章 小结第157-158页
第七章 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的诙谐文学理论的自身独具的不同于西方理论的鲜明特色第158-161页
   ·主体性特色第158-159页
   ·人伦特色第159-160页
 第七章 小结第160-161页
第八章 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的诙谐文学理论对后世诙谐文学理论的影响第161-164页
   ·对唐韩愈《答张籍书》、《重答张籍书》“以文为戏”说的影响第161页
   ·对北宋王钦若、杨億等《册府元龟·诙谐、廋词》的诙谐、廋词理论的影响第161-162页
   ·对明祝允明《戏论》“弛张互用,谐隐发懽”说的影响第162页
   ·对明曹学佺《文心雕龙序》“谐隐自喻,适用于时”说的影响第162页
   ·对明郭子章《〈谐语〉序》的影响第162-163页
   ·对明江盈科《〈敝箧集〉引》的影响第163页
 第八章 小结第163-164页
第九章 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的诙谐文学理论对当代文化中的诙谐、滑稽、幽默、喜剧性问题的启示第164-168页
   ·启示之一:表达体式、风格追求鲜活多样第164-165页
   ·启示之二:小体式同样能发挥大作用第165-166页
   ·启示之三:反对低俗无聊的“谬辞诋戏”第166页
 第九章 小结第166-168页
第十章 《文心雕龙》其他四十九篇与《諧讔》篇相关的内容的梳理第168-173页
 第十章 小结第172-173页
结束语第173-174页
参考文献第174-175页
附录1:唐写本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书影第175-177页
附录2:元至正十五年本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书影第177-182页
附录3:明王惟俭《训故》本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书影第182-191页
附录4:明杨升庵批点曹学佺评本(即明凌云五色套印本)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书影第191-204页
附录5:明杨升庵批点梅庆生音注本(即明天启二年梅庆生第六次校定本)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书影第204-218页
附录6: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佘诲本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书影第218-224页
附录7:日本九州大学藏明本(即题“明王世贞批”本)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书影第224-230页
附录8:日本冈白驹校读本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书影第230-235页
附录9:清黄叔琳辑注本(清乾隆六年龙谿精舍刊本)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书影第235-245页
附录10:清黄叔琳辑注本(民国二十四年刊本)《文心雕龙·諧讔》书影第245-250页
致谢第250-251页

论文共2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本杰明·巴顿奇事》原著与影片对比研究
下一篇:浅析梁启超文论的现代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