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肤子抗深部真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·地肤子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| 第9-13页 |
·三萜类化合物 | 第9-10页 |
·黄酮类化合物 | 第10页 |
·皂苷类化合物 | 第10-11页 |
·微量元素 | 第11-12页 |
·脂肪酸成分 | 第12页 |
·已分离出的物质 | 第12-13页 |
·地肤子粗提物药用研究概况 | 第13-14页 |
·降糖作用 | 第13页 |
·对酶活性的影响 | 第13页 |
·杀菌抑菌作用 | 第13-14页 |
·抗过敏作用 | 第14页 |
·抗炎作用 | 第14页 |
·止痒作用 | 第14页 |
·对心脏功能改善作用 | 第14页 |
·地肤子已分离出单体齐墩果酸及其衍生物的活性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齐墩果酸(OA)抗肿瘤活性 | 第15页 |
·齐墩果酸衍生物抗过敏活性研究 | 第15页 |
·深部感染真菌药物现状和新药开发的意义 | 第15-18页 |
·抗深部真菌药物种类 | 第15-17页 |
·常见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局限性 | 第17页 |
·抗真菌药物发展方向 | 第17-18页 |
2 地肤子活性成分分离 | 第18-4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8-36页 |
·实验培养基制备 | 第19页 |
·粗提溶剂和供试菌种的筛选 | 第19页 |
·活性成分粗分离 | 第19-21页 |
·活性成分细分离 | 第21-22页 |
·A和B的质谱图和核磁共振谱图及分析 | 第22-3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2页 |
·粗提溶剂和供试菌种筛选的结果与讨论 | 第36-37页 |
·活性成分粗分离的结果与讨论 | 第37-39页 |
·活性成分细分离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1页 |
·A和B核磁共振图谱和质谱的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2页 |
3 组分A和B抑菌活性研究 | 第42-45页 |
·引言 | 第4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2页 |
·实验菌种来源 | 第42页 |
·供试均悬液的制备 | 第42页 |
·培养基的制备 | 第4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2-4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3-45页 |
4 MTT法对地肤子组分A抗肿瘤活性研究 | 第45-49页 |
·引言 | 第4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5-46页 |
·供试细胞来源 | 第45页 |
·实验药品及仪器 | 第45-4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6-47页 |
·常用试剂配制 | 第46页 |
·实验原理 | 第46-47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4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7-49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